今年是榆林国家能源化工基地建设二十周年。二十年来,得益于能化基地建设,榆林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社会经历了历史上最快的发展时期,实现了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跨越,实现了从落后地区向快速发展地区的跨越,实现了能源基地向能化综合基地的跨越,实现了内陆小城市向现代化中等城市的跨越,实现了从生态恶化地区向生态治理示范区的跨越。在第十六次陕北高端能化基地建设座谈会即将召开之际,从今日起推出系列报道《榆林国家能源化工基地建设二十周年纪实》,抚今追昔,展望未来,以鼓舞榆林儿女阔步前行,书写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
矿产资源是自然资源的一部分,是大自然赋存于人类的宝贵财富。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从新石器时代至今,几乎每一种矿产的发现和利用,都有力地推动了社会历史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
榆林这片神奇的土地,黄河在这里拐了个弯,万里长城穿境而过,上苍也在这里埋下了历史的伏笔。
榆林成为全国三大找煤区之一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国家工作重心转向经济建设。能源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基础,面对国家老煤炭基地资源日趋枯竭,亟需寻找能源接续地的困境,1980年,当时的国家煤炭工业部把陕北的鄂尔多斯盆地作为全国三大找煤区之一,并要求在两三年之内有所突破。根据这一号召,省委、省政府调动全省煤田地质勘探力量,对榆神府地区展开全面的地质普查。陕西省煤田地质勘探公司也及时作出了“西进(彬县)、北上(神木)”的战略部署。
1981年,陕西煤田地质185勘探队开进毛乌素沙漠,对神府勘探区进行钻探。
同年,一八五队、一八六队、十四队等几支勘探队在浩瀚的毛乌素沙漠开始了一场煤田地质勘探大会战,成果丰硕,10月底就编制了《陕北侏罗纪煤田神木、府谷、榆林地区普查找煤方案》。翌年4月份,作为第一支勘探队伍,一八六队五○六钻机在神木的红碱淖地区开始找煤钻探,该钻机共打出五眼钻孔,孔孔见煤,煤层埋藏之浅、煤质之好,出乎勘探人员的意料,彻底推翻了“神府煤没有工业价值”的错误成见。
1982年,在山东参加兖州会战的一八五队全部调迁北上,在榆林安营扎寨,当年12月,这支功勋队伍就提交了《陕北侏罗纪煤田榆神府勘探区普查找煤地质报告》。
1982年,榆林地区成立煤炭出口公司,首批煤由神木大砭窑洞煤矿装车。
这一报告,让当时榆林地区行署专员办公会的与会人员目瞪口呆,赞叹不已:在陕北榆神府地7894平方公里的范围内,煤炭储量达877亿吨,相当于渭北煤田探明储量的14倍,且煤种是特低灰、特低硫、特低磷、中高发热量,有害元素氟、氯、砷含量特低的长焰煤、不粘煤和弱粘煤,与“精煤”各项指标相当,可供煤制兰炭、煤制甲醇、煤制油、水煤浆、活性炭、气化和建筑、工业及民用,被誉为“环保煤”“洁净煤”“化工煤”。
陕北有煤海 质优易开采
8天后,即12月28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发布了《榆林有877亿吨储量的大煤田》的消息,而同日的《人民日报》头版头条以《榆林地区发现一个大煤田》为题进行了报道。1984年10月18日,新华社一篇题为《陕北有煤海,质优易开采》的不到千字电讯稿发出后,在国内外掀起一股“黑色旋风”,引来千军万马投入到神府煤田的开发建设中。
《人民日报》1984年10月19日关于陕北煤田的报道。
地下黑金终被发现。神府煤田是我国目前已探明的最大优质造气煤田,与俄罗斯的顿巴斯煤田和库兹巴斯煤田、德国的鲁尔煤田、美国的波德河煤田和阿巴拉契亚煤田、波兰的西里西亚煤田并称世界七大煤田。神府煤田被称为我国煤炭工业“六五”期间最重要的发现,成为上世纪80年代我国煤炭工业最重大的事件之一,为我国能源战略西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一举确立了陕西煤炭大省的地位,给这片饱经沧桑的红色土地指明了发展方向,更给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民带来了致富的希望。
世界之广 唯拓荒者最为伟大
伴随着神府煤田的大开发,在榆林国家能源化工基地建设前期,凝聚了几代榆林人和历届执政者的聪明才智、汗水心血,无数拓荒者和各界仁人志士为之奔走出力、默默奉献,共同谱写了气势磅礴、波澜壮阔的历史篇章。
时任中共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的李智盛为了早日促成神府煤田大开发,四方奔走,八方呼吁。
“要放手让群众搞煤炭,你们陕北要把底下的黑色宝库挖出来,把地上的绿色宝库建起来。”1985年盛夏,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来神府视察时这样嘱托老区人民。
1986年5月,时任国务院总理赵紫阳视察神府煤田。回京后,他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决定,神府煤田开发建设由前期准备转为立即上马,并出台了国务院《关于加速神府煤田开发的决定》,这标志着神府煤田大规模开发正式启动。
露天矿采煤。
面对崭新的事业、陌生的领域、不熟悉的工作,唯有一腔热血蹚新路、一张白纸绘蓝图。世界之广,唯拓荒者最为伟大!
规划实施意见、配套机构设置、矿井审批建设、煤炭生产运销、水路电讯基础建设、人才队伍培养……一时间,千军万马、千头万绪。
上世纪70年代露天煤矿里,老乡用骡车拉煤。
要想富,先修路。煤炭运不出去,再多的出口指标也只能是干巴巴的数字符号。回顾神府煤田开发史初期,修路成了省地县各级执政者考虑的头等大事。包神、神朔、朔骅等铁路线,神盘、府店、杨陈等高等级公路纷纷开工建设,让榆林煤东出南下,走向世界。按照当时“国家修路、群众办矿,国家、集体、个人一起上”的煤田开发指导方针,榆林特别是神木、府谷也开始大办煤矿,一时间800多个煤矿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尔后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榆林的煤炭开发从手工到半机械化、全机械化、全自动化,产能也一路跳跃式飙升,从几万吨到几十万吨再到千万吨级,带动了中国煤炭行业由粗放式向规模化、集约化、自动化和信息化方向发展。
运煤专列。
煤炭资源的开发,带动了榆林区域经济跨越发展。1980年,榆林地区GDP4.111亿元,地方财政收入246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0元,全区煤炭产量108万吨;1985年,全区GDP7.07亿元,地方财政收入338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60.1元,全区煤炭产量160万吨;1990年,全区GDP19.77亿元,地方财政收入1.17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43元,全区煤炭产量394万吨,煤炭工业初步成为榆林的经济支柱产业。
榆林能源重化工基地建设规划获批
1992年8月16日至18日,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朱镕基在神府煤田调研。他指出:“神府东胜煤田开采条件这样好,埋藏比较浅,这不能不使神府东胜煤田成为中国特大型能源战略后备基地。”
同年10月22日,“榆林国家能源基地建设战略研讨会”在北京举行,50多名国内著名学者和专家就如何尽快将榆林建成国家能源重化工基地献计献策。
年底,《晋陕蒙接壤地区资源开发和环境综合规划》获批,《规划》涉及山西、内蒙古和陕西榆林、神木、府谷、横山等13个旗县市,总面积5.44万平方公里,总目标是:把晋陕蒙接壤区建成一个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相协调,能够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以煤电发展为主体的全国重要的能源重化工基地;一个对我国中西部干旱、半干旱地区和生态脆弱区县有借鉴指导意义的生态环境保护示范区。
至此,榆林能源重化工基地建设有了来自国家级规划的支持。1996年5月,陕141井试气获得76.78万立方米高产气流,开始了榆林气田大规模天然气勘探的征程。1997年10月23日至24日,省政府在榆林召开榆林能源重化工基地建设规划会议。会议认为,建设榆林能源重化工基地,不仅对榆林,而且对陕西乃至全国都有重要的经济和政治意义。随后,省委、省政府在北京召开榆林能源重化工基地建设规划汇报会,向国家有关部委及银行作了情况汇报,并提出了需要解决的问题。
努力付出终有回报。1998年8月14日,榆林人当记住这个历史性的时刻:榆林能源重化工基地建设规划的报告获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批复同意。榆林能源重化工基地建设从此正式列入国家重点建设的议事日程。
伴随着国家能源战略的西移、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以及撤地设市,围绕国家级能源化工基地建设,榆林开启了有史以来最快的一个发展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