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经10年快速发展之后,煤炭行业面临经济下行、产能建设超前、进口煤冲击等多重不利因素,企业经营压力不断加大。目前,煤炭行业正在积极加快结构调整,谋求行业脱围,煤电一体化和煤化工成为两大被广泛看好的方向。
陷入困境
最近几个月,煤炭行业的坏消息特别多,煤矿减产、停产甚至关闭的消息此起彼伏,让整个行业焦虑重重。
今年1月份以来,秦皇岛5500大卡动力煤价格由633元/吨一路下跌至603元/吨,目前价格总体呈小幅波动下滑趋势,价格大幅下跌直接拉低了煤炭企业的利润水平。另一方面,全社会煤炭库存居高不下。目前,全社会煤炭库存近3.0亿吨,比社会正常库存多1.5亿吨左右,去库存难度大。
进口煤以其低价格优势保持高位增长,也在不断挤占国内本就不景气的煤炭市场空间,据统计,前5个月全国累计进口煤炭1.36亿吨,同比增长20.9%。“进口煤对国内市场的影响范围已经由东南沿海向内陆省区进展,甚至我国产煤大省山西部分企业已经在使用美国进口的炼焦 煤。”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会长王显政表示。
价格、库存和进口煤正在不断蚕食煤炭企业的经济效益。前4个月,全国规模以上煤炭企业利润同比下降43.6%,90家大型企业利润同比下降44.4%,其中有24家企业亏损。“比如龙煤集团前4个月亏损11.1亿元、兖矿集团亏损7.5亿元、吉煤集团亏损4.2亿元。”王显政表示。
据了解,目前黑龙江、吉林、重庆、四川、安徽等5个省份煤炭行业全面亏损,有的企业已经出现了推迟发工资和贷款发工资现象。
与电“联姻”
近几年来,煤电联营已经成为电力、煤炭企业降低风险、提升盈利能力的重要手段,进程也在不断加快,电力企业投资办煤矿,煤炭企业投资办电厂已经越来越普遍。
目前,煤炭企业投资发电厂取得较快进展,相关数据显示,我国煤炭企业参股、控股电厂总装机容量已达到1.2亿千瓦,占全国电力总装机的1/10左右,占全国火电装机容量的1/7左右。其中,神华集团电力装机6400万千瓦,已经超过中电投成为中国第5大电力企业。淮南、大同、陕煤化等大型煤炭企业煤电联营发展也已成规模。
另外,电力企业办煤矿也已形成规模。中 国煤炭工业协会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底,除神华、中煤、科工集团外,其他央企投资的煤矿总产能4.3亿吨左右,产量2.9亿吨左右,其中五大发电集团煤矿总产能3.1亿吨/年,2012年产量2.5亿吨左右,占全国电力煤炭消费总量的11.9%左右。
部分省区推动煤电一体化发展的速度也在加快。2012年,在山西省政府推动下,同煤集团与漳泽电力通过非公开发行股份与部分股份的划转及托管两种方式,实现股权重组。今年,山西省又促成了山西煤炭运销集团有限公司与山西国际电力集团有限公司进行战略重组。神华集团的手笔则更大,先是对四川巴蜀电力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进行增资扩股,从而成为巴蜀电力的控股股东;之后,又收购了国家电网公司所属的国网能源开发有限公司,使神华集团跃升为国内第五大发电企业。
与化工“合谋”
今年3月份,国家发展改革委集中发放了10个大型煤化工项目(5个煤制气、4个煤制烯烃、1个煤制油项目)路条,煤化工成为煤炭行业转型的另外一条出路。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煤化工产品生产国,煤化工产业发展有很好的基础,截至2012年底,我国已形成了焦炭产能5.6 亿吨,焦炉煤气制甲醇产能1021万吨,煤焦油加工能力2087万吨,苯加氢精制能力575万吨。初步统计,我国传统煤化工产业已累计耗煤8.5亿吨左右。
煤化工具有转化方式灵活,资源利用率高的优势。随着煤基多联产技术的发展,煤炭替代油气正在从单纯的燃煤替代,向以煤为原料生产油气化工产品替代方向发展。
同时,通过大型煤化工装置与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IGCC)或超临界(超超临界)发电系统的有机集成,可以实现煤化工与电力(热力)联产和负荷的双向调节,促进煤、化、电、热一体化发展,实现煤炭分级利用,提升热力系统等级,提高煤炭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和清洁高效利用水平。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秘书长梁嘉琨认为,推动煤炭由燃料向原料与燃料并举转化发展前景广阔,未来我国成品油、天然气、化工产品的需求仍将保持快速增长,以煤炭为原料合成油气和化工产品,有效替代油气资源,具有较大的市场空间。
目前,全国最大的焦炭产地山西省已经出台了相关意见,提出培育一批具有竞争优势的大型焦化企业集团,打造4个1000万吨级焦化园区、3个1000万吨级和10个500万吨级特大型焦化企业,提高产业集中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