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步入增长放缓的"新常态"之后,随着经济下行压力的增大,煤炭产业面临着更加严峻的形势和考验。产能过剩、无序竞争以及市场煤炭需求下降等问题日益突出,对煤炭产业的复苏更是雪上加霜。
煤炭产业脱困已经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供需严重失衡的市场环境对煤炭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很大的阻碍。
5月7日,国家发改委召开2015年煤炭行业脱困暨经济运行调节电视电话会议,就做好当前经济运行调节重点工作、进一步推进煤炭行业脱困进行了部署。
会议强调,做好煤炭行业脱困工作,要持续推进以"四个严格治理"为主要内容的综合脱困措施,即严格治理违法违规煤矿建设和生产,严格治理超能力生产,严格治理不安全生产,严格治理劣质煤的生产、进口和使用。
为了保障措施的落实,会议还提出了四个严肃:严肃地记账算账、严肃地检查督查、严肃地联合惩戒和严肃地分类问责。
从会议内容来看,政府十分重视煤炭产业所面临的困局。
其实自2014年以来,政府一直积极为煤炭困局寻找出路。面对岌岌可危的煤炭行业困局,国家发改委及相关主管部门屡次出手救市,呼吁限产、减产及发文严禁超能力开采等。
近日,国家能源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联合印发了《关于严格治理煤矿超能力生产的通知》和《做好2015年煤炭行业淘汰落后产能工作的通知》。
《关于严格治理煤矿超能力生产的通知》规定,煤矿全年产量不得超过公告的生产能力,月度产量不得超过月度计划的110%,无月度计划的,月度产量不得超过公告生产能力的1/12。企业集团公司不得向所属煤矿下达超过公告生产能力的生产计划及相关经济指标。
而根据《做好2015年煤炭行业淘汰落后产能工作的通知》的要求,2015年全国计划淘汰煤矿1254个,淘汰落后产能7779万吨,其中关闭退出煤矿数量为1052个,共计产能6391万吨。改造升级煤矿202个,共计产能1388万吨。
两份通知旨在遏制煤炭产量的无序增长和调整煤炭产业的供需结构。
但是也有分析人士指出,煤炭限产不是长久之计,不能从根本上帮助煤炭产业走出困局。
随着我国经济结构调整,高耗能产业产能将逐渐减少,对煤炭的需求量未来可能还会持续下降。
也有证券从业人员认为,经过连续多年的业绩下滑,煤炭企业业绩基数非常低,部分上市公司业绩微利甚至亏损。为压缩成本,企业管理和运营效率得到较大程度提升,吨煤成本普遍大幅下滑。随着房地产政策放松持续加强,地产销售连续回暖,带动产业链需求回暖以及国家对于煤炭行业安全检查推进,下半年煤炭价格有望强劲反弹。
对于煤炭产业未来走向,如何真正脱困实现可持续发展,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能源经济研究室主任朱彤指出,从煤炭行业目前大的趋势,不管是国际还是国内煤炭发展趋势以及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走向来看,都表明煤炭行业的出路只有在清洁化利用方面。
朱彤分析指出,其他行业的发展所带动的产业链需求的回暖,只能是在短期内带动煤炭行业反弹,并不能使煤炭行业恢复到以前高速、快速发展的辉煌时代。
他认为,煤炭产业实现真正的脱困和未来长期稳定的发展,发展方向只能是清洁化利用。作为煤炭企业要正确处理短期和中长期的问题,抓住清洁化利用这个思路,做好战略调整,优化结构。"一味停留在依靠优惠政策和待遇上,煤炭产业是不可能脱困的。"朱彤补充道。
煤炭作为我国的主要能源与重要工业原料,在能源工业与国民经济中占据主要地位。面对产能过剩、需求下降等问题,煤炭行业只有从自身出发,实现煤炭资源的清洁与高效利用,才能实现产业的优化和复苏,让这一传统产业焕发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