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线春季集中检修临近结束,煤炭市场迎来短暂回暖,但煤价下行趋势仍未改变。业内分析认为,市场持续低迷的背景下,削减产量成为短期内煤炭脱困的关键。今后,限产力度或将进一步加大。
4月22日,环渤海动力煤价格指数报收于442元/吨,环比下跌8元/吨,年内累计下跌83元/吨。与此同时,代表主产地煤价走向的“太原指数”也在不断刷新历史低位,部分地区化工煤降价幅度达60元/吨。
尽管煤价下跌仍未见底,但沿海煤炭市场迎来阶段性回暖。截至4月24日,大秦线春季集中修进入倒数第7天,“去库存”效应明显,北方各港口煤炭库存重回“6时代”,沿海煤炭运价连续反弹,进口煤对市场的冲击力度明显减弱。
业内分析认为,此次市场短暂回暖,并非实质性拉运需求,而是阶段性补库需求。近期,沿海六大电力集团电煤库存已下滑至不足1170万吨,存煤可用天数仍近19天。距离大秦线春季集中检修结束仅剩一周时间,届时沿海煤炭市场承压将再度加大。
同时,经过月初大幅降价之后,神华集团表示月内不再降价,但部分中大型煤企在煤炭成交过程中仍在变相下调煤价,存煤时间较长散户进行低价抛售,市场成交价格仍在下跌运行。
在市场持续低迷的背景下,一些地方政府和煤炭企业开始主动减产、控产。近日,神华集团加大减产力度,全年预计减产5000万吨至6000万吨,降幅从年初的10.8%扩大至16%以上。中煤、伊泰、同煤等大型煤企一季度产量不同程度下降。继年初山西提出“十二五”内每年控产10亿吨以内后,内蒙古近日提出,今年煤炭产量控制在10亿吨以内。
分析认为,短期内煤炭需求难以出现明显回升,加之产能过剩、环保约束和替代性能源的发展,煤市疲软已成常态。今后,政策性和自发性的煤炭限产力度或将进一步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