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时期是陕西省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认真总结“十一五”时期陕西省煤炭市场发展的经验和不足,正确研判和把握“十二五”时期陕西省煤炭市场发展趋势,对于贯彻落实好省委、省政府加快推进陕西省由煤炭资源大省向煤炭经济强省转变的战略部署和重大决策,加快煤炭工业转型升级,推动能源化工产业做大做强,实现富民强省目标和“十二五”规划任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cA6陕西煤炭交易中心
一、陕西煤炭市场“十一五”发展回顾
“十一五”以来,陕西省以煤炭为主体的能源化工产业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大集团引领、大项目支撑、园区化承载、集群化推进”的工业强省发展战略,加快推进了陕北能源化工基地、渭北能源接续区和大型煤炭企业集团建设,煤炭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煤炭工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为陕西省经济总量迈上万亿元台阶和保障国家能源供应安全作出了积极贡献。cA6陕西煤炭交易中心
一是煤炭稳定供应保障能力显著增强。建成了锦界、红柳林、柠条塔、黄陵2号等一大批高产高效现代化矿井。2010年煤炭产量达3.55亿吨,仅次于内蒙古、山西,成为我国第三产煤大省。“十一五”期间陕西省共生产煤炭11.99亿吨,较“十五”多生产煤炭7.07亿吨。较好地保障了省内外煤炭市场需求,促进了陕西省和区域经济发展。cA6陕西煤炭交易中心
二是煤炭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不断加快。整顿关闭和资源整合小煤矿343处,淘汰落后产能2500万吨,小煤矿数量由2005年的850处减少到2010年的296处,减少65%,资源整合成效显著。陕北、神东、黄陇三大基地煤炭产量已超过3亿吨,约占全省总产量的85%;大型煤炭企业集团煤炭产量已达2亿吨,约占全省总产量的56%,其中陕煤化集团煤炭产销量已超过1亿吨;全省平均单井产量由2005年的12.4万吨/年提高到2010年的75万吨/年,行业集中度大幅提高。cA6陕西煤炭交易中心
三是资源深度转化和综合利用进一步提高。府谷庙沟门6×60万千瓦煤电一体化、北元化工100万吨聚氯乙烯、彬长180万吨煤制甲醇、韩城500万吨焦化综合利用等一大批煤炭转化和煤炭洗选综合利用项目先后开工建设或投产;储备了甲醇制稀烃、焦油加氢制油、粉煤干馏、醋酐联产醋酸等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煤炭深加工技术;建成了全国规模最大、国际领先的彬长大佛寺24×500千瓦低浓度瓦斯发电项目,顺利启动了韩城矿区煤层气地面抽采利用项目,积极推进了彬长2×20万千瓦、黄陵2×30万千瓦等煤矸石电厂建设。煤电、煤化一体化快速发展,煤炭企业综合、循环、高效发展水平显著提升。其中陕煤化集团参(控)股电力装机容量突破500万千瓦,化工主要产品产量完成近500万吨,有15项煤化工技术获得重大突破,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DMTOⅡ科研成果入选2010中国十大科技新闻,4项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cA6陕西煤炭交易中心
四是煤矿科技装备和安全水平全面提升。基本形成了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煤炭科技创新机制,在煤炭产业、煤化工产业、机械制造、节能减排等项目工业化试验上相继取得了重大技术突破。新建矿井全部按照本质安全型标准建设,综采、综掘等采煤机械化程度达到85%以上,加快了原有矿井的安全技术改造,煤矿安全基础明显加强,百万吨死亡率由2005年的1.53下降到了2010年的0.262,降幅83%,比全国平均百万吨死亡率低67%,已由煤矿事故多发省跃入全国煤矿安全先进行列。cA6陕西煤炭交易中心
五是煤炭营销模式和市场化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2010年成立的陕西煤炭交易中心有限公司,积极探索创建煤炭交易新模式,着力把传统的煤炭交易模式向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的现代电子交易新模式转变。以陕煤化集团为代表的煤炭企业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产业,构建了以煤炭智能物流园区、省内外物流节点、多式联运物流通道、数字化煤炭储配基地、电子交易平台等为载体的现代化大物流体系,推进了煤炭营销战略大转变。同时,反映资源稀缺程度、供求关系、煤矿安全和矿区环境治理成本的煤炭市场价格形成机制逐步建立,省内外煤炭市场价格逐步接轨,煤炭市场化改革深入推进。cA6陕西煤炭交易中心
六是生态环境治理成效显著。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治理”原则,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研究和建立了煤炭、石油、天然气资源开发水土保持补偿机制,积极探索建立了煤炭矿山环境治理保证金等长效机制,统筹兼顾了资源开发和生态建设。加强了采煤沉陷治理和生态恢复,实施了铜川、蒲白等5个原有重点煤矿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工程,投资约20亿元,改善了矿区生产、生活条件。cA6陕西煤炭交易中心
“十一五”期间陕西煤炭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并趋于成熟,煤炭工业成为带动和支撑陕西省工业高速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但仍面临着大型煤矿较少、生产集中度较低、煤炭产品结构相对单一、产业链较短、综合效益不高、铁路运力不足、生产规模受限、专业技术人才缺乏、生态治理和环境保护压力大、行业管理体制不顺等诸多矛盾和问题,“十二五”需努力加以改进。cA6陕西煤炭交易中心
二、陕西煤炭市场“十二五”发展趋势分析
“十二五”是我国加快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期,机遇与挑战并存。cA6陕西煤炭交易中心
从国际环境来看,随着金融危机后主要国家经济结构、体制和政策调整的深入,全球产业分工、贸易格局、经济力量对比将会发生重大调整和变化,对我国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总体来看机遇大于挑战。cA6陕西煤炭交易中心
从国内发展来看,我国仍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阶段,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的基本条件没有改变。国家把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放在区域发展的优先地位,加快推进关-天经济区发展,大力建设西部能源基地等,为陕西省加快发展创造了诸多有利条件。cA6陕西煤炭交易中心
从陕西省发展来看,经过多年努力,陕西省已成功探索出了一条具有陕西特色的发展路子,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蓄积了巨大的发展潜能。据规划,“十二五”陕西省年均GDP增速将增达12%以上,2015年有望从经济欠发达省份跨进中等发达省份行列。cA6陕西煤炭交易中心
从能源产业发展来看,“十二五”期间我国将重点建设山西、鄂尔多斯盆地、内蒙古东部地区、西南地区和新疆五大国家综合能源基地(陕西关中以北位于鄂尔多斯盆地范围)。cA6陕西煤炭交易中心
在煤炭产业发展方面,我国将控制东部、稳定中部、发展西部,西部将大力推进神东、陕北、黄陇和宁东等大型煤炭基地建设。根据《陕西省煤炭工业“十二五”规划(草案)》预测:“十二五”末陕西省煤炭产量将达6亿吨左右,煤炭消费量将达2.09亿吨左右,成为国家规划的重点煤炭调出省份之一,预计“十二五”末调出量将达3亿吨左右。随着“十二五”末陕西省煤炭铁路运输瓶颈制约的逐步缓解,陕西省煤炭市场发展有着良好的外部环境和巨大的发展空间。
三大优势
一是资源优势:陕西煤炭预测总储量为3845亿吨,已探明储量为1700亿吨,居全国第三,其中优质煤炭资源达811亿吨,占全国探明优质煤炭储量的47%,居全国之首。在国家“十一五”规划建设的13个大型煤炭基地中,陕西有神东、陕北、黄陇3个;陕北的神府煤田为世界七大煤田之一;资源优势突出。cA6陕西煤炭交易中心
二是区位优势:陕西在地理位置上承东启西、连接南北,是全国重要的交通枢纽省份。陕西距华东、华中、西南等重点煤炭调入区域,具有先天的地缘优势,运距短、运输费用相对较低,较蒙西、新疆、宁夏、甘肃等省煤炭东出、南下,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十二五”末,随着陕西“两纵五横八辐射一城际”铁路网络和“两环三纵七横六辐射”高速公路网的建成,全省铁路营业里程将达到6000公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将突破5500公里,区位优势将一步凸现。cA6陕西煤炭交易中心
三是科研人才优势:陕西拥有80多所高等院校、100多个国家级和省级重点科研院所,800多家各类培训机构,100多万专业技术人员,人才资源和科教实力雄厚,科教综合实力居全国前列,有良好的科研基础和发展空间。cA6陕西煤炭交易中心
五大机遇
一是区域发展及能源政策机遇。国家西部大开发、能源战略规划西移、陕甘宁蒙“能源金三角”发展规划、陕北大型能源示范基地建设、关天经济发展规划等一大批区域发展及能源政策的实施,给陕西煤炭市场发展带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同时,煤炭产业作为陕西省的优势特色产业,将一如既往地得到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cA6陕西煤炭交易中心
二是煤炭总量增长的机遇。“十二五”期间我国经济发展仍将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煤炭消费需求仍将有较大幅度增加。虽然今后较长时期内煤炭在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中的比重将有所下降、增幅会有所回落,但总量还将保持增长,预计到2015年全国煤炭总产量将达38亿吨以上,全国煤炭消费总量将达到40亿吨左右。cA6陕西煤炭交易中心
三是煤炭结构调整带来的新机遇。在国家和省政府的推动下,陕西的煤炭结构调整步伐加快,陕北、黄陇等大型煤炭基地集群发展、循环发展初具规模,上下游产业相互参股、合作、渗透、一体化联合经营趋势明显;以煤基多联产为方向的煤电、煤化工产业发展更为成熟;产业集中度逐渐提高,以陕煤化集团为主体的大型煤炭企业集团迅速壮大,企业规模效益逐渐显现;省内外市场秩序更加稳定,为稳步提升煤炭经济运行质量奠定了良好基础。cA6陕西煤炭交易中心
四是科技进步与创新发展的机遇。随着我国及陕西省煤炭科技进步加快,科技研发和自主新创能力不断提高,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不断涌现,一些制约煤炭工业发展的基础理论、关键技术逐渐破解,煤炭的清洁开采、高效、低碳利用程度将越来越高,将为陕西省煤炭工业发展带来更多的机遇和更大的空间。cA6陕西煤炭交易中心
五是煤炭运输条件改善的机遇。据了解,“十二五”期间,我国铁路新线投产总规模将达3万公里,安排铁路投资约2.8万亿元,全国铁路运营里程将达12万公里左右。其中西部地区铁路将达5万公里左右,陕西省煤炭铁路运输的瓶颈制约将得到有效缓解。cA6陕西煤炭交易中心
六大挑战
一是煤炭结构性过剩和市场竞争压力增大。近年来,我国煤炭产量持续以年均2亿多吨的速度增长。2010年全国煤炭总产能已达38亿吨左右,与“十二五”末规划产量相当。且煤炭生产越来越向晋陕蒙宁等西部地区集中,煤炭生产供应区与主要消费区的距离增加,煤炭结构性过剩的压力加大。同时,进口煤炭持续增长,电力等各大行业加速进军煤炭开发领域,将会打破现有的市场供应格局,给全国和陕西省煤炭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带来冲击。cA6陕西煤炭交易中心
二是煤炭工业转变发展方式面临挑战。我国煤炭工业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面临技术、资金、人才、环境等诸多因素制约。同时,为实现我国政府对国际社会的庄严承诺,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要比2005年下降40-45%,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我国将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而我国二氧化硫排放量的90%、氮氧化物排放物的67%、二氧化碳排放量的70%都来自燃煤,要实现高碳产业低碳发展,任务十分艰巨。cA6陕西煤炭交易中心
三是煤炭行业管理弱化的问题突出。煤炭行业实行分散管理后,集中统一管理的力度被严重削弱,形成了国家各部门、地方各级政府分层次、分级管理的局面,缺乏有效的协调机制。有关部门、地方政府从各自角度出发制定煤炭行业管理政策或管理办法,政策之间缺乏有效的衔接。行业管理体制不顺,管理机构不健全,管理职能弱化,权责不清,政出多门,企业无所适从。cA6陕西煤炭交易中心
四是煤炭生产力总体水平低,安全生产压力加大。由于历史原因和煤炭产业传统的粗放发展方式,我国煤矿大型装备和关键部件的国产化程度偏低、专业人才供应不足、自主创新能力不高等问题依然突出。同时,随着煤炭开采的延伸和开发力度的加大,瓦斯、水患、煤层自燃等安全隐患日趋突出,治理和防范难度越来越大。cA6陕西煤炭交易中心
五是生态环境脆弱,承载能力有限。特别是占全省煤炭探明储量86%的榆林地区,煤层埋藏浅,水资源贫乏,生态环境脆弱,随着开发力度的加大,煤水矛盾越来越突出。加之大量煤矸石的堆积和有害气体的排放,也会对矿区生态造成一定影响,矿区环境保护及生态治理任重道远。cA6陕西煤炭交易中心
六是税费负担沉重,企业成本压力巨大。近几年国家法规明文规定和各级政府(部门)出台的煤炭企业税费名目繁多,据统计,2010年陕西各种税费项目已高达30多种,其中国家法规明文规定应缴纳的税费17种。税费的增加和各类地方摊派,加大了煤炭生产企业的成本压力。cA6陕西煤炭交易中心
三、对陕西煤炭市场持续健康发展的思考
《陕西十二五规划纲要》对陕西省经济社会发展作了全面安排部署。按照赵乐际书记“大力发展优势产业,做大做强能源化工产业”和赵正永省长“继续壮大优势支柱产业,建设国家大型煤炭示范基地”的要求,陕西省应充分发挥优势、准确把握机遇、全力应对挑战,加快推进陕西省煤炭工业结构调整优化和发展方式转变,走出一条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大基地建设为龙头、以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为主体的安全高效、绿色环保、和谐共赢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促进陕西省煤炭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为建设西部强省提供坚强有力的支撑。cA6陕西煤炭交易中心
(一)利用优势、把握机遇,大力推进结构调整,走大基地、大集团、园区化发展之路cA6陕西煤炭交易中心
抢抓国家能源结构调整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历史机遇,充分利用陕西省煤炭资源的独特优势,走大基地、大集团、园区化发展之路,使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和可持续发展优势。一是继续深入推进煤炭资源整合。充分利用国家煤炭资源整合的政策导向,深入推进以省内大型煤炭企业集团为主体的兼并重组工作,提升大集团的产能规模,进一步提高产业集中度和生产集约化水平。二是加快大型煤炭企业集团建设。“十二五”期间,我国将高标准、高水平建设14个大型煤炭生产基地,加快大集团建设,形成10个亿吨级、10个5000万吨级的特大型煤炭企业,煤炭产量占全国60%以上。陕西省作为全国第三产煤大省,应大力培育、支持大型煤炭企业集团建设,从政策上、资源获取上、小煤矿整合上予以倾斜,着力把陕煤化集团培育成为全国三大煤炭集团之一。三是继续加快全省煤炭产能建设。利用好国家能源战略重心西移、西部能源基地建设力度加大的机遇,着力建设好规划的“十大基地”、“十大园区”、“十大工程”。把陕北建设成为国家级煤炭示范基地和战略调出基地,把彬黄西区和渭北老区建设成全省煤炭稳定供应保障基地和向临近省份输出基地,进一步提高煤炭产能,充分发挥规模优势和集约发展优势,提高对全省煤炭资源的控制力和对煤炭市场的调控力,保障煤炭供应安全,促进煤炭市场持续健康发展。cA6陕西煤炭交易中心
(二)珍惜资源、深度转化,加快发展方式转变,走资源的综合、循环、高效利用之路cA6陕西煤炭交易中心
顺应国家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战略要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不断延伸产业链条,切实转变发展方式,走资源的综合、循环、高效利用之路。一是珍惜资源,加大煤炭深度转化力度。严格贯彻落实陕西省“十二五”规划中提出的“努力实现大资源、大布局、大转化、大产业”的发展方针,落实“三个转化”要求,大力推进煤电一体化、煤化一体化、油炼化一体化,促进化工产业高端化、电源建设大型化、载能工业特色化,实现煤油气资源综合循环利用。二是积极发展现代煤化工产业。大力发展煤化工主导产业,扎实推进陕煤化集团煤化工产业发展、神华陶氏榆林煤炭综合利用、延长延安煤油气深度开发、靖边循环经济产业园等一批重大资源转化项目,占领行业发展制高点,打造世界一流的现代化工产业园区。煤炭资源就地转化率力争达到50%以上。三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依托煤炭资源优势,采用煤—电—化一体化方式建设大型循环经济产业集群,形成产业关联紧密、企业高度集群、资源集约利用的产业体系,实现产业格局由以煤炭为主向煤基多元化及产业高级化转型。提高煤矸石、矿井水、瓦斯和与煤共伴生资源的综合利用水平。着力推广陕煤化集团所属黄陵矿业的煤、电、化、路、建材一体化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打造一批国内一流的煤炭循环经济园区。cA6陕西煤炭交易中心
(三)科技引领、人才强企,促进产学研结合,走科技兴煤、科技兴安之路cA6陕西煤炭交易中心
鼓励煤炭企业加强与专业院校及科研机构合作,充分利用科技与人才优势,注重科技创新,走产学研结合、科技兴煤、科技兴安、人才强企、安全发展之路。一是建立煤炭产业“科技试验区”,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之路。充分发挥西安科技大学等众多科研院所和陕煤化集团等骨干煤炭企业的技术、人才、科研优势,依靠自身科研力量,发挥人力资源潜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形成以煤炭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相促进的发展模式,加快科研成果转化和工业化运用,将煤炭企业发展成为集科研、技术、生产于一体的现代化煤炭科技试验区,以科技进步促进生产力水平提高。二是加强关键技术攻关,实施科技兴煤战略。重点加强易自燃煤层开采、渭北老矿区低渗透性煤层瓦斯抽采、煤炭开采防治水、陕北近水平浅埋煤层保水开采及现代煤化工技术、煤的分质利用、精细化工技术、煤矿装备技术等方面的研发、攻关和突破,提高煤炭科技水平。三是提高安全科技水平,转变安全观念,夯实安全根基。加强安全技术攻关,着力解决影响安全生产的关键技术难题,加大煤矿安全投入,推进煤矿安全改造项目实施,强化矿井“一通三防”系统完善和设备更新改造,大力建设本质安全型高产高效矿井。牢固树立“生命至上、安全为天”理念,按照杜绝重特大事故抓高瓦斯大矿,减少一般事故总量抓小煤矿的思路,把瓦斯超限、违章作业等事故苗头和隐患当作事故对待,严防死守、警钟长鸣,努力实现安全零事故、零死亡。同时,加强煤炭企业职工安全教育培训,健全并完善安全惩防体系,加大行业安全监管力度,切实建立煤矿安全生产长效机制。cA6陕西煤炭交易中心
(四)保护环境、集约管理,积极履行社会责任,走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之路cA6陕西煤炭交易中心
不断提高煤炭行业低碳、安全、健康发展水平,克服环境承受能力差、污染严重、管理弱化问题,提高行业自律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积极促进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一是要加强环境保护。在煤炭开采和生产加工过程中,要节约资源、爱护环境,避免掠夺式开采,杜绝乱开滥采,采用成熟的资源开采工艺和技术,提高资源回采率,增加可采储量,增强能源的可持续利用。高度重视煤炭开采引起的地表塌陷、植被枯死、径流量减少、地下水位下降等生态破坏问题。坚持“谁污染,谁治理,谁破坏,谁补偿”的原则,“开发一块、绿化一片”,搞好矿区生态恢复重建,实现资源开采利用与环境保护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二是要走低碳发展之路。摒弃以往先污染后治理、先低端后高端、先粗放后集约的发展模式,走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双赢的绿色发展之路。深化低碳发展理念,建立清洁生产机制和精益生产方式;利用先进节能技术,淘汰落后设备和产能,积极提高资源回收利用水平,大幅度减少资源、能源消耗。促进煤层气、余热余压、粉煤灰、煤矸石等废物利用,变废为宝。同时,建立有效的激励与约束制度,发挥整个行业和社会的积极性,形成推进低碳经济发展的整体合力。三是强化行业管理。明确管理主体,加大管理力度,提高管理水平,变多头、分散、点状管理为集中、高效、科学管理。同时,从促进整个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角度出发,清理不合理税费,减轻行业负担。使矿区有更充裕的资金投入到安全生产、科技研发、环境治理及职工生活条件改善上来。cA6陕西煤炭交易中心
(五)煤销千里、德行天下,铸造陕西煤炭“诚信”品牌,走优势互补、强强联合、共赢发展之路cA6陕西煤炭交易中心
铁路运输瓶颈制约缓解后,长远的市场开发和可持续发展保障体制将成为制约陕西煤炭市场健康发展的主要矛盾。要积极利用省内外、国内外的各种资源、各个市场,加强横向战略合作,加快上下游市场布局,着力构建“八大营销战略新体系”,奠定陕西煤炭市场持续健康发展的坚实基础。一是构建适销对路的产品结构及价格管理体系。围绕增加销售收入和减轻运输销售压力,以市场需求和效益最大化为导向,促进产品结构调整、资源结构优化和产业链条延伸。加大洗精煤、洁净煤、块煤及高附加值产品的市场开拓和培育,建立并完善适销对路、具有高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的多元产品结构体系。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市场供需变化、产品质量情况、销售运行成本等科学合理定价,使陕西省煤炭价格市场化、国际化,实现效益最大化。二是构建现代化的大物流体系。以陕煤化集团所属运销集团为主体,以供应链管理为核心,整合省内外物流资源,统筹发展煤炭物流和社会物流,加快构建集产品仓储、加工、配送、信息服务、网上交易、综合管理等功能一体化的现代物流产业链,把陕煤运销集团打造成为中国一流现代物流企业集团,使物流产业成为全省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三是构建共赢发展的多元合作体系。以资本为纽带,通过相互参(控)股等多种形式,建立电力企业与煤炭企业的利益联动机制,加强和深化上下游产业合作,积极推进煤电路港一体化发展进程,通过产运需各方优势互补、强强联合,形成以产权关系为纽带、相互依存、共赢发展的供需一体化实体经济发展模式,提高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和战略支撑能力。四是构建专业化统一销售体系。在省政府相关部门的支持和运销协会的指导下,以陕煤运销集团在陕北、彬黄矿区成功实施的专业化统一销售模式为基础,加强全省煤炭统一销售联合,提高行业自律,使全省煤炭销售策略、市场布局、价格定位等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提高陕西煤炭的市场控制力和影响力。五是构建长期稳定的大目标市场支撑体系。利用陕西的区位、资源和交通优势,加强省级能源战略合作与对接,积极在华中、华东、西南等区域发展长期稳定的战略支撑用户,建立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关系,提前占领并固化市场,解决长远发展的市场问题。六是构建以品牌建设为中心的产品质量保证体系。实施品牌强企战略,全面深化全省质量管理和品牌建设,努力实现产品品牌的价值增值,不断提高陕西煤炭的知名度和经济效益,让一流的质量和优质的品牌成为陕西煤炭市场基业长青的坚实根基。七是构建以信息化建设为中心的综合网络服务体系。贯彻落实省政府“两化”(信息化、工业化)融合战略,结合国际国内煤炭市场信息化发展趋势,以陕西煤炭交易中心为载体,以省内外智能物流园区为支撑,依托现有的物流节点,积极构建集信息资讯、产品交易、物流服务、价格发现、金融服务为一体的现代化、智能化综合信息服务网络,提高交易效率、规范交易行为、规避市场风险、提供增值服务,转变传统煤炭交易模式,推进煤炭市场化改革,走绿色发展、低碳营销之路。八是深化“煤销千里,德行天下”的营销理念,构建陕西煤炭诚信营销体系。在市场营销、用户合作、质量管理、队伍建设、战略联营等方面坚持以德为先、诚信经营,同心同德打造陕西煤炭“诚信”品牌,让其成为陕西煤炭市场永固的核心竞争力。cA6陕西煤炭交易中心
展望“十二五”,陕西煤炭市场将按照国家能源产业政策和陕西省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的战略部署,加快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继续保持平稳健康较快发展,为促进陕西省能源化工产业做大做强和“十二五”战略规划目标的实现及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保障国家能源供应安全作出积极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