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镁业集团电子商务有限公司logo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rss订阅
您的位置:首页 > 要闻聚焦

榆林八大工程保障支撑产业建设

发布时间:2014-02-24 09:02:41 来源:榆林日报 查看次数:

  5生态文明工程:构建产业体系的必由之路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是发展现代产业的基本要求,也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小康社会的标准之一。大力促进资源节约,发展循环经济,推进节能减排工作,保护生态环境,是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必由之路。

  全力促进资源节约

  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大幅降低资源消耗强度。

  农业节水达到1亿立方米;推行工业节水方案审查制度,积极创建国家节水型城市。

  限制超规模开采,合理控制资源开采总量,煤炭资源综合回收率超过80%。

  坚持集约利用土地,严格按照规划使用土地,建立单位GDP新增建设用地考核制度。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把符合循环经济要求作为产业准入的基本条件,加快建成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市。

  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建立健全清洁生产指导服务体系。

  到2015年建成2个国家级、3—5个省级循环经济示范园和2—3个国家级、5—10个省级循环经济试点企业。

  强力推进节能减排

  确立以节能减排优化经济发展的理念,严格执行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一票否决制和“环保三同时”。

  全面实施新建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制度。

  实现污染控制从“末端治理”向“源头控制”转变。

  加大生态建设力度

  实施天然林保护、三北防护林、京津风沙源治理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深入推进“三年植绿大行动”,构建绿色生态屏障。

  加强采煤塌陷区和工矿区的环境整治。

  完成县城和重点镇生活污水管网体系建设,推进产业园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

  强化生态文明制度建设

  建立矿产资源开采、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保证金制度。

  稳步实施国家公益林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

  全面实施“开发一块、绿化一片”的能化项目造林制度。

  加快建立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机制,积极施行矿山环境治理和生态恢复保证金制度。

 

  6要素保障工程:建立产业体系的重要支撑

  建设用地、水资源供给、交通体系是制约榆林产业发展的重要瓶颈。大力争取土地供应,采取开源节流的方式解决水资源缺乏矛盾,建立便捷高效的综合立体交通体系,是建立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支撑。

  供水保障体系

  建成定边引黄续建工程、王圪堵水库、榆神工业区供水等骨干水源工程。加快推进黄河东线大泉引水工程。

  建立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强化各类水资源的集中统一管理。

  实行计划用水与定额管理。

  综合立体交通体系

  打通区域出口通道,建设现代化交通运输网络,建成陕西第二大交通枢纽。

  加快靖(边)神(木)、榆(林)佳(县)、神(木)瓦(塘)等专支线铁路推进工作。推进鄂尔多斯—榆林—西安城际客专建设。推进绥(德)清(涧)、神(木)米(脂)、定(边)吴(旗)等高速公路建设,加快干线公路改造和沿黄公路建设。建设府谷、定边等民用机场和横山、神木等通用机场。

  用地供应体系

  制定《榆林市产业用地指南》,优先保障主动转型、深度转化等重大项目和重点接续产业项目的土地供应。

  加大工业用地储备力度,探索产业园区用地指标单列。

  采取灵活的报批措施,加大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力度,开展荒山、荒坡、沙地等未利用地综合利用开发试点。

 

  7招商促进工程:实现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

  改善投资环境,大力招商引资,融入全国产业经济一体化发展,是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

  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大力开展聚链招商、补链招商、园区招商等专题招商活动。引进一批产业关联度高、市场潜力大、核心竞争力强的大型企业集团。

  实施“回归工程”,开发榆林的人脉资源和资金、技术资源。

  优化投资环境

  开展招商引资标准化县建设。加快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继续实行投资环境评估制度,落实投资环境“一票否决制”。

  强化区域合作

  主动融入国内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武汉城市群的经济圈,积极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积极探索跨区域产业园区共建。

 

  8政策支撑工程: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保障

  政策是产业发展的生命线,制定产业升级引导政策、财税政策、园区支持政策、平衡产业发展方向的差异化政策和利益分配政策,是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基础保障。

  产业引导政策

  突出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布局优化、产业组织完善、产业创新能力提升四大环节,重点在产业准入、招商引资、土地供应、人才服务、财税优惠、资金扶持等方面加大引导力度,构建产业发展政策支撑体系。

  财税支持政策

  落实中省各项财税优惠政策,研究出台《榆林市政府投资管理条例》,设立榆林市现代产业发展专项引导资金,研究出台税收优惠政策,突出对主导产业、特色园区、龙头企业的支持。

  差异化发展政策

  探索园区式、链条式审批。引导资源型产业将利润的一定比例投向非资源型产业。对非煤产业给予煤炭资源配置的优惠政策。探索适合能源化工产业特点的差别化土地管理政策。大力实施振兴南部战略。

  利益分配政策

  争取省、市、县和谐分配地方税费,加快资源税改革,征收可持续发展基金、科技发展基金、环境提留基金、水土流失治理基金等。本版照片均为本报资料照片.

分享到:
 

相关阅读

发表评论 共 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热点推荐
最新信息
关于我们  |  诚征英才  |  免责条款  |  法律顾问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陕镁集团_陕西省镁金属电子商务中心版权所有
陕ICP备16014093号-1

Copyright @ 2011-2016 Shaanxi e-Commerce Center of Magnesiu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