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特色农业
坚持农业产业化和特色化,以市场为导向、科技为支撑、效益为中心、园区为示范,推动“一县一业”“一村一品”,构筑东部林果、西部蔬菜、南部杂粮、北部畜牧、中部加工的“四区一带”产业格局,实施龙头企业带动,以“农户+基地+企业+市场”的发展模式,提高特色优势农产品聚集度;实施品牌带动战略,实现农业特色化布局、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使特色农业走上规模大、质量好、品牌优、效益好的现代化发展之路。发展定位:
建成陕西规模特色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发展目标:
2020年农业经济总量翻一番,种养良种率、旱作节水农业技术、标准化生产实现全覆盖;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超过70%。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覆盖率达到90%;龙头企业较2015年翻一番。农业增加值达到240亿元。发展重点:
马铃薯、红枣、玉米、羊子、小杂粮、大漠蔬菜产业,山地苹果和海红果。关键环节:
提升组织化程度、推进规模经营、实行标准化生产、培育龙头企业、强化园区示范带动、完善社会服务体系。主要布局:
北部长城沿线风沙滩地重点发展优质牧草、舍饲养畜和优质农作物良种繁育等畜牧产业,建设长柄扁桃、沙棘基地,打造特色草畜扩张型发展区。东部沿黄土石山区和南部丘陵15度以上陡坡区重点发展红枣、蚕桑、小杂果产业,打造特色林果成长型发展区。西部白于山区和河川沿岸重点发展优质马铃薯、油料、荞麦和无公害蔬菜产业,打造特色种植提升型发展区。南部丘陵沟壑15度以下缓坡区重点发展小杂粮、杂果、红枣、“两杏”和黄芪为主的中药材产业,打造旱作农业优化型发展区。中部沿210国道发展小杂粮、红枣、中药材、马铃薯等农副产品加工产业。亮点:
加强农民专业社的培育、组建、管理和指导,有效解决农户分散经营与市场脱节的矛盾;
将分散经营土地向专业合作组织、农业龙头企业和种养大户集中;
发展12个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集群,培育农产品驰名商标10个以上。
化工产业
突出“珍惜资源、深度转化”的要求,按照“大集团引领、大项目支撑、集约化推进、园区化承载”的模式,加强煤、盐化工横向耦合,大力发展煤盐化工下游高端产业,形成以清洁燃料、合成材料、特色化学品为主的能、化、材一体化产业格局,构建技术水准高、产业关联度高、市场竞争力高和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三高三低”的化工产业集群。
煤化工产业
发展定位:
建成国家煤炭分质利用示范基地,打造世界一流的煤化工产业集群。发展目标:
2020年形成1000万吨轻质馏分油(包括500万吨煤制油、200万吨油煤共炼)、5000万吨兰炭、300万吨醇醚燃料、2400 MW IGCC、1000万吨煤制甲醇、240万吨甲醇制烯烃及下游加工系列、200万吨PVC、100万吨煤制芳烃的现代煤化工产品生产能力。煤化工综合产值3000亿元。关键环节:
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加快兰炭产业升级改造、促进煤干馏与现代煤化工融合发展、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强基础精细化工产品应用技术研究。主要布局:
集中布局在榆神、榆横两大工业区和府谷、神木、榆阳、靖边、佳县、横山工业园区。亮点:
加快推进神华陶氏煤综合利用、兖矿100万吨煤间接液化、陕煤化DMTOⅡ工业化应用、烯烃下游高附加值产品生产示范等国家煤炭深加工示范项目建设;
走出一条具有榆林特色的煤化工发展道路;
逐步掌握煤气化合成甲醇及制烯烃技术、清洁兰炭生产技术等煤化工核心技术。
盐及盐化工产业
发展定位:
建成我国重要的以盐氯碱及聚氯乙烯产品为核心竞争力的盐化工基地。发展目标:
2020年原盐500万吨、聚氯乙烯300万吨、烧碱260万吨、纯碱120万吨、氯酸钠10万吨、金属钠5万吨、精细化工品100万吨。综合产值达到750亿元。关键环节:
龙头企业培育、精细化工产业扶持、技术水平提升、产业融合、规范盐田开发秩序。主要布局:
重点布局在榆神、榆横两大工业区内;定边、佳县、榆阳和米脂在现有基础上适当扩展盐化工产业规模;其他地区原则上不再布局盐化工产业。亮点:
新建项目必须采用国际领先技术,现有企业通过技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统一申报探采权,集中采卤,分别供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