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市现代产业体系总体规划(2013——2020年)》解读(二)
围绕榆林现代产业体系的定位和目标,依照各产业发展的潜力和地位作用,《规划》提出了构建“十大主体产业体系”的主要任务,即加强能源矿产采掘基础产业,做强能源化工主导产业,做优煤电转化增效产业,壮大有色金属加工业、装备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等接续产业,改造升级轻工纺织传统产业,扶持发展现代特色农业,培育特色文化旅游新经济产业,全面提升现代服务支撑产业,构筑具有榆林特色的现代产业主体框架体系。
能源矿产采掘业
能源矿产采掘业是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产业,在榆林产业体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基础性地位。必须遵循“有限化、有序化、股份化、市场化、生态化、规模化”方针,坚持增量与提效并举,提高采掘技术和水平,加强产业链上下游联系,注重资源环境保护,理顺利益机制,实现可持续发展。
煤炭产业
发展定位:
建成我国重要的煤炭生产基地、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样板矿区和煤炭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榆林煤炭”成为全国驰名品牌。发展目标:
2020年煤炭产能控制在5亿吨以内,总产值1800亿元。关键环节:
采煤技术提升、煤炭洗选工程、地方煤炭企业培育、煤炭物流体系建设、和谐矿区建设。主要布局:
神府矿区规划矿井22个,产能19200万吨;榆神矿区规划矿井29个,产能16330万吨;榆横矿区规划矿井24个,产能9840万吨;府谷矿区规划矿井6个,产能3140万吨;吴堡矿区规划矿井2个,产能360万吨;古城矿区规划矿井2个,产能1500万吨。亮点:
开展保水采煤、充填开采、无人工作面开采、地下气化采煤等技术研发与示范工程建设;
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参与煤炭开发和运煤通道建设;
统筹压煤村庄搬迁、新农村和城镇化建设。
油气产业
发展定位:
建成国家重要的油气生产基地和天然气集输中心。发展目标:
2020年原油产量达到2000万吨,天然气产量达到350亿立方米,原油加工量达到1500万吨。综合产值2000亿元。关键环节:
推广应用注水、注气等采油新工艺和新技术。发展集钻、采、炼、化一体化的油气产业。推进天然气、地下储气研究,加快天然气液化存储。主要布局:
重点开发靖安油田、定边姬塬油田,苏里格气田、大牛地气田和靖边、子洲、横山、榆阳、米脂气田,以及府谷、吴堡等县煤层气。亮点:
开发府谷、吴堡等县煤层气;南部六县每县建一个天然气存储调峰液化项目。
煤电产业
坚持“三个转化”的发展原则,依托大型煤炭基地建设,以“保证内需,扩大外送”为要求,以优化电源结构、完善外输通道为重点,建设全国重要的火电基地。发展定位:
建成全国重要的煤电输出基地。发展目标:
装机总容量达到3000万千瓦,产值达到570亿元。关键环节:
电源点建设、建立坚强电网、引进推广电力新技术。主要布局:
在府谷、神木、榆阳、横山和靖边布局大型燃煤电源点,府谷、神木、榆阳、横山到2015年装机容量分别达到657万、679万、157万和132万千瓦。完善线路布局。亮点:
2015年前建设外供大电厂4个,容量400万千瓦;煤矸石电厂5个,容量150万千瓦;
建成陕北1000千伏特高压、750千伏变电站各1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