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服务业
现代服务业是经济发展的先导产业,遵循现代产业发展相互支撑融合的发展规律,按服务对象和其重要性综合划分为:现代物流、金融服务、新兴服务、商贸服务、生活服务等五大重点支撑性服务产业。以优化服务业结构为要求,以产业间融合发展为方式,以城市和园区为载体,以提升服务能力为主要任务。
现代物流业
发展定位:建成陕甘宁蒙晋区域物流中心。
发展规模:2015年物流增加值达到250亿元,占三产比重达到30%;第三方物流承担社会物流量达到30%以上。2020年物流规模较2015年增长25%左右。
关键举措:建立立体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十园区,打造榆林能化产品交易中心,培育现代物流企业、信息技术、金融、科技、人才五大支撑。
亮点:十大园区:府谷、神华大保当、定边、靖边4个区域性能化物流集聚区和榆林汽车产业园、榆林空港物流园区、绥德物流园区、榆横综合物流园区、靖边商贸物流园区、榆阳区物流中心6个综合性物流中心。
金融服务业
发展定位:建成区域金融中心。发展目标:到2020年,金融信贷规模年均增长20%左右,直接融资占比达到20%;上市企业突破3户。
关键举措:强化区域金融功能、壮大地方金融机构实力、推动金融改革试点、推进企业上市、创新金融产品。
亮点:建设榆林能源金融功能区;组建地方商业银行;支持神木县申请国家级金融改革试点,榆林高新区和榆神工业区申请省级金融改革试点;
实现本土企业上市零的突破。
新兴服务业
发展定位:打造区域性科技研发、信息服务、商务服务和会展中心。
发展目标:2020年新兴服务业增加值达到200亿元,占三产的比重突破6.5%。
关键举措:建立研发中心、建设“数字榆林”、发展商务服务集聚区、打造特色会展品牌。
亮点:建立重大能源化工项目在榆设研发机构的长效机制;
构建多主体、多层面、全方位、多功能的信息服务体系,实现全市信息资源共享共通;
加快建设榆林会展中心。
流通服务业
发展定位:建成区域商贸中心。发展规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00亿元,从业人员达到55万人,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达25%左右,2020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00亿元。
关键措施:培育大型商贸企业、优化商业网点布局、营造良好商业氛围。
亮点:扶持本地有实力企业组建大型商贸集团,推广品牌营销和连锁经营。
生活服务业
发展定位:建成区域生活服务中心。
发展目标:基本实现生活服务业品牌化、便利化、信息化、网络化。
关键措施:积极发展商业地产、创新发展社区服务业、加快榆林汽车产业园建设、打造精品住宅小区。
亮点:拓展城市地下商业地产;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形式,动员社会力量承办各类便民利民的社区服务。
文化旅游业
围绕“塞北古城,文化腹地,能源新都,红色摇篮”定位,促进特色文化与旅游业融合发展,创新旅游方式,开发文化产品,强化宣传力度,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发展定位:建成国内知名的旅游目的地和西部特色文化大市。
发展目标:创建6个3A级旅游景区,力争创建1—2个5A级景区。2020年招徕和接待国内外旅游者16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到200亿元。文化旅游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的5%。
发展重点:建设十大旅游景区、开发四条精品线路、发展十大文化产业、建设榆林文化产业园区、培育一批骨干企业、推进一批支撑项目。
关键举措:打造品牌、加大投入、理顺体制。
主要布局:以榆林城区为中心,形成榆阳区为主的古城风貌文化旅游板块;神木和府谷边塞风云文化旅游板块;横山、靖边和定边为主的大漠风情文化旅游板块;佳县、米脂、绥德、吴堡、子洲、清涧为主的黄土—黄河风韵文化旅游板块。
亮点:十大旅游景区:榆林古城、统万城、白云山、红碱淖、米脂杨家沟、绥德疏属山、佳县东方红纪念园、清涧毛泽东诗词纪念园、米脂李自成闯王行宫、神木杨家将古城;
四条精品线路:千里黄河风情旅游精华线、千里长城边塞风光旅游精品线、大陕北黄土风情特色旅游线、转战陕北红色旅游大环线;
十大文化产业:文艺演出业、民俗文化产业、文化节庆会展业、民间艺术品业、文化旅游业、网络文化业、文化娱乐业、动漫创意业、书报刊发行业、印刷业;
建设榆林文化产业园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