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市现代产业体系总体规划(2013——2020年)》解读(三)
围绕榆林现代产业体系的定位和目标,依照各产业发展的潜力和地位作用,《规划》提出了构建“十大主体产业体系”的主要任务,即加强能源矿产采掘基础产业,做强能源化工主导产业,做优煤电转化增效产业,壮大有色金属加工业、装备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等接续产业,改造升级轻工纺织传统产业,扶持发展现代特色农业,培育特色文化旅游新经济产业,全面提升现代服务支撑产业,构筑具有榆林特色的现代产业主体框架体系。
战略性新兴产业
依托能源化工产业基础和优势,把握新兴产业发展前沿,大力培育新能源、节能环保、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汽车产业,以资源型产业扶持新兴产业发展。
发展定位:建成西部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示范基地。
发展目标:2020年,培育4—7个在国内具有影响力的龙头企业,形成5—10个新兴产业集群,总产值超过1000亿元,年均增速保持在15%以上。
发展重点:新能源、节能环保、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汽车。
关键环节:关键技术突破、创新能力建设、高标准发展、产业融合、政策扶持。
主要布局:新能源风电、太阳能发电项目主要布局在定边、靖边和榆阳区,光伏制造布局在榆横、榆神、榆佳工业区;节能环保项目主要布局在神木、府谷和榆横、榆神两大工业区;生物医药项目重点布局在南部六县;新材料项目主要布局在榆横、榆神两大工业区;新能源汽车项目主要布局在榆林汽车产业园和神木二村先进制造区。
亮点:积极推进煤炭清洁综合利用技术、太阳能光电光热建筑一体化技术研发和应用;
解决新能源的配套外输通道建设和远距离输送消纳问题;
加快建立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体系;
打造榆林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装备产业
以能源化工产业为依托,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积极引进装备龙头企业,着力扶持本地企业,围绕装备产品生命周期的重要环节和衍生领域,大力发展煤炭采掘、油气钻采、化工、冶金、节能环保、专用车辆、新能源、农机八大装备制造业,着力培育装备维修、租赁、研发、培训、会展五大装备服务业,构建装备制造和装备服务相互带动、相互支撑的“8+5”装备产业体系,以制造带动服务,以服务支撑制造,实现制造业与服务业的良性互动和融合发展,形成“两大四小”的装备制造格局和“一核多点”的装备服务格局。
发展定位:建设西部能化装备基地,构建区域装备服务中心,打造榆林煤博会世界名片。
发展目标:2020年实现产值200亿元。
发展重点:煤炭采掘装备、油气钻采装备、化工装备、冶金装备、节能环保装备、专用车辆、新能源装备、农机、装备服务业。
关键环节:政策扶持、战略合作、推广应用、装备研发。
主要布局:“两大四小”的装备制造布局:榆横工业区、榆神工业区;榆阳装备区、神木装备区、定边装备区和靖边装备区。
“一核多点”的装备服务布局:以榆阳为核心,神木、府谷、定边、靖边为节点。
亮点:鼓励大型能化企业内部维修部门独立社会化运营;
促进取得资源配置的企业分配一定比例的采购份额给当地装备制造及机械加工企业;
新能源汽车纳入政府采购范围;在榆投资企业集团科技研发费用占比须达到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