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金玲
上海将于今天启动招标发行地方债,在首批自行发债的四个试点省(市)中拔得头筹。
《第一财经日报(微博)》记者近日从多方了解到,目前已有机构向承销团队“表示有兴趣”,但整体市场反应较为平静,最终认购情况仍有待于利率水平的确定。有分析人士则认为,上海地方债的票面利率或将略高于同期国债收益率。
“关键看利率水平”
“有机构和个人投资者前来询问地方债投资事宜。”一家参与上海自主发债承销的机构相关负责人对本报记者表示,“但在了解了债券性质和大致利率水平之后,总体反馈较为平淡。”
该负责人还指出,最终认购情况还将取决于利率水平的确定。
粗略勾勒一个地方政府发债轮廓即为:先由国务院确定发债规模限额,随后地方政府组建承销团,以新发国债发行利率以及市场利率为基准确定发行利率,并组织招标,债券在发行结束后将在银行间和交易所上市交易。
“与银行间市场不同,交易所市场中允许个人投资者参与;但一般来说都会托管在银行间市场,所以个人投资者参与度应该不会高。”另一家承销商相关负责人对本报记者说。
11月8日,上海市财政局宣布,拟定于11月15日开始招标发行总额为71亿元的上海市地方政府债。此次债券发行分为两期,分别是36亿元3年期和35亿元5年期固定利率附息债券;除了固定承销额,两期债券的招标总量则分别为25.2亿元和24.5亿元。
此次上海市试点发行地方债采用单一价格(荷兰式)招标方式,标的为利率,全场最高中标利率为本期债券的票面利率;定价方面,投标标位区间为招标日前1~5个工作日中债银行间固定利率国债收益率曲线中,待偿期为5年的国债收益率算术平均值上下各浮动15%。
本报记者从中国债券信息网上查阅,11月8日~14日的5个工作日中,3年期中债银行间固定利率国债收益率分别报3.3525%、3.2528%、3.1133%、3.1142%和3.1504%,5年期国债收益率分别是3.4666%、3.3820%、3.2916%、3.3027%和3.2998%。也即,若按5个工作日匡算,上述两者的算术平均值分别是3.20%及3.35%。
“预计试点自主发行地方债的票面利率只略高于同期国债收益率,仍会比信用债和中票利率低很多。”一家券商资产管理相关负责人昨天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估计银行和保险公司会更有兴趣,倾向追求投资收益的券商、基金等兴趣不会大。”
今年以来,地方债与同期限国债收益率利差平均水平在30个基点左右并有收窄迹象;有债券交易员预计,此次自主发行地方债的利率将与此前财政部代理发行的地方债持平,比同期同债收益率上浮20~30个基点左右。
值得一提的是,财政部相关数据显示,财政部10月25日最近一期代理发行的5年期地方政府债总额179亿元,经投标确定的票面年利率为3.70%,较上一期5年期地方债的中标利率大幅走低60个基点,对应中标倍数高达1.83倍;而10月18日最近一期代理发行的3年期地方政府债总额是176亿元,票面年利率3.67%,对应认购倍数为2.02倍。
配套制度尚待建立
在多位业内人士看来,从试点地区选择、发行方式等方面看,该地方债风险情况良好,预计将平稳发行。“此次地方债仍由财政部代为还本付息,因此实际上其中包含了中央政府信用。”上述券商资产管理相关负责人对本报记者说。
就具体发行形式而言,上海市试点发行地方债仍由财政部代发,即由财政部代办收款和还本付息,但上海市须在付息日、还本日前将财政部代办债券还本付息资金足额缴入中央财政专户。
在该位负责人看来,未来的大趋势是由地方自主发行、自主偿债,即发行真正意义上的“市政债券”,而届时“不同地方政府的信用和风险就将显现出来”,相关信用评级、财务信息透明度等配套措施就需要跟上。
澳新银行大中华区经济研究总监刘利刚此前也发表研报指出,中国财政部放行地方债将有利于降低地方政府地方融资平台违约风险,以及促进长期以来由财政部长期债券和短期央票主导中国债券市场发展。
但刘利刚同时表示,中国政府需设计一些制度,以防止地方政府过度发债;在发行债券之前,中央政府需要设定债务上限基准,“我们认为合理的债务上限在当前GDP的40%左右。”报告认为。
除财政法规以外,刘利刚还建议,需由中央政府、市场和省人大设立相关机构监控地方政府的财政状况;他们需对各地方政府制定统一标准,并引入独立的会计和审计机构进行核算。为保证所有省份的财政预算都能够在客观的条件下制定,还需设立独立的财政分析和预测机构。
此外,经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协商,可以制定各省市允许参与债券市场的最低条件,只要符合最低条件且有评级机构评级,那么无论经济发展情况如何,该省市就能够发债。
中国国家审计局披露的信息显示,地方政府负债总额达到10.7万亿元(1.7万亿美元),相当于中国2010年GDP总额的27%。
刘利刚测算,假设这些贷款须在5年内清偿,宽限期为2年(即2009~2010年间只付利息而不付本金),那么中国地方政府需在2011年至2013年之间,每年向银行各偿还3万亿元,而同期地方政府财政收入预计为8万亿~10万亿元;偿还贷款将成为地方政府的沉重负担。摄影记者/高育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