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人达尼埃尔·谢赫特曼以发现准晶体赢得2011年度诺贝尔化学奖。
诺贝尔化学奖评审委员会5日认定,谢赫特曼发现准晶体,“根本上改变了化学家们对固态物质的构想”。
差异
准晶体,或称准结晶体,异于常规晶体。
准晶体是一类不具备晶格周期性、却显现长程有序性的固体材料。
所谓长程有序性,在某个方向上往往以无理数序列的方式表达,而序列则像无理数一样无限不循环。
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时间6日11时45分(北京时间17时45分),在瑞典科学院宣布本年度获奖者之际,诺贝尔化学奖评审委员会作出解释:“在准晶体内,我们发现,阿拉伯世界令人着迷的马赛克装饰 得以在原子层面复制,即常规图案永远不会重复。”
实验室环境下,谢赫特曼率先在铝镁合金中发现准晶体“现象”。
争议
1982年4月8日上午,谢赫特曼借助电子显微镜所获得一幅晶体衍射图,即日后所确认的“准晶体”。
他当时从事航空高强度铝合金研究,而新发现有悖原子在晶体内应呈现周期性对称有序排列的“常识”,因而不为同行所接受。
诺奖评审委员会在向媒体散发的新闻稿中回顾道,谢赫特曼的发现“极具争议”。他因为捍卫自己的发现,一度受到“劝告”,希望他脱离研究小组。(据新华社供本报特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