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镁业集团电子商务有限公司logo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rss订阅
您的位置:首页 > 要闻聚焦

铁合金、金属镁等产业助推府谷再创辉煌

发布时间:2011-09-29 12:34:59 来源:三秦都市报 查看次数:

“这是新府山小区平面图,我们现在看到的是一期工程,即2011年部分。工程占地565亩,建设规模42.8万平方米,计划投资12.54亿元,年内建成保障性住房5026套,其中,廉租住房6万平方米、897套,经济适用住房10万平方米、1029套,公共租赁住房10.8万平方米、1800套,限价商品房16万平方米、1300套。我们现在看到的6栋18层,下面的3栋6层即将封顶……”9月20日下午5时许,正在参加府谷县委十六届十一次全委(扩大)会议的160多名人员来到府谷县新府山小区保障性住房建设工地现场,实地查看项目建设情况,听取相关部门工作汇报,这是本次全委会的一种全新的开会形式。“4天的会议,3天半时间全部看项目现场,大家实地观摩,现场提问,谁好谁差一目了然,最后半天评比总结。”府谷县委书记张惠荣介绍说

据了解,今年1-8月份,府谷全县完成生产总值236亿元,同比增长53%;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50.5亿元,增长15.8%;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208.4亿元,增长61.6%;完成财政总收入53.66亿元,增长26.4%,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4.47亿元,增长39.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7221元,增长21.66%;上半年农民人均现金收入达到5153元,增长27.4%。

继去年入围全国百强后,今年8月份公布的新一轮百强县排名中,该县再次以全国百强县争先进位第一的速度,前进22位,跃居69位,并连续两年在全省县域经济社会综合监测排名中蝉联榜首。和谐村矿:

王家新尧村的现代生活“过去王家新尧村只有几家能住上砖木结构的房子,大部分村民住的是土窑洞,凌乱地分散在梁峁和山上,主要以种地为生,遇上好年景,全年收入也上不了1万元,养羊、养猪大部分是自给自足。吃水更是困难,只能靠自家养的牲口去深山沟里拉水,浪费大量的时间就更不用提了。”现年55岁的村民王树怀回忆起当年该村的贫穷落后状况深有感触地说。

王家新尧村位于府谷县大昌汗镇东部,全村有28户,92人。近几年,该村在村上张三沟煤矿的帮扶下,现已建设成了高标准的颇具现代气息的新农村。

记者进入村口,就被眼前的具有现代化气息的新农村所震撼:宽阔干净的水泥路,雄浑庄重的门牌楼,漂亮整洁的大别墅,生机蓬勃的绿草地,暗香浮动的嫩鲜花。家家户户门前那绿油油的小菜园更是让人们兴奋不已。

老实憨厚的王树怀乐呵呵地对记者说:“我们村无论贫富,不但住房是统一的别墅外,就连家里的沙发、电视、茶几、灯具和洗澡用的电热水器都是统一的,当然这是为了购买时相对省钱一点儿。”

走进村长王凤清家时,他正和村里的几个党员代表看报学习,从他们脸上洋溢着的笑容,就让记者感受到他们今天的幸福生活。谈起现代化的新农村,他感慨地说:“感谢党和政府,更应该感谢张三沟煤矿!村上的煤矿和群众关系融洽,我们正携手共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看到该村集体供暖锅炉房、红白喜事大厅、群众娱乐活动室等公共服务设施一应俱全时,我们不禁为村民们有这样环境优美、实施齐全的新农村而赞叹!

据村民讲,2008年,张三沟煤矿开始在该村建设矿井,经过协商,该村村民以土地作价,占整个煤矿的50%股份,其中30%的股份以现金方式返还给村民,每人得到9万元,其余的20%属于村民永久性股份。随后在镇党委、政府的科学引导下,张三沟煤矿和王家新尧村委会经协商达成规划实施该村整体移民搬迁协议,并全力建设王家新尧新农村。

大昌汗镇一名负责人告诉记者,王家新尧新农村建设坚持以富带贫、以工促农、工农结合的模式,以张三沟煤矿为投资主体,大昌汗镇党委、政府组织实施。新农村建设共投资820万元(村民自筹50%),为该村17户居民新建二层别墅9栋(每栋别墅外形连体,内部又分为两户,每户240平米),其中住宅用地2253平米,道路硬化2763平米,人行道及院落硬化5081平米,新农村实行统一规划,截至目前,已分步完成了交通、水利、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同时为了最大程度改善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使村民走上快速发展致富之路,镇党委、政府以基础设施的完善、村容村貌整治为抓手,不断引导煤矿自愿为该村帮扶实施了四个方面的配套工程。基本农田建设工程方面,移河改道新修水地138亩,改造治理水地30亩,荒山改造治理坝地116亩。生态建设项目方面,在新农村周围进行荒山造林,种植油松2600亩,栽植沙棘、紫穗槐600亩。绿化了新农村小广场。建人畜饮水工程一处,投资180万元,打机井2眼,建水塔一座;投资200万元挖大口井2眼,这主要用于农田灌溉。新农村道路建设方面,通村道路现已基本完工。

据统计,五年来,府谷县民营企业累计捐款28.25亿元,帮助农村改善基础条件,发展现代农业,支持教育卫生等社会公益事业发展,帮建新农村158个,移民搬迁24个村,建成76个万元村;群众通过入股分红和到企业打工就业,财产性收入和工资性收入大幅提高,促进了农民增收致富,从2006年到2010年,府谷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了2.66倍,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极大改善,收入水平明显提高。和谐党企:

老板出差向书记请假“党委、政府为我们企业跑项目、解难题,我们确实离不开党委、政府。现在,我们要出差,先得向书记请假,看近期有没有重要的事。这已经在我们府谷的私营企业中形成习惯。”府谷京府煤化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石磊感慨颇深。

府谷是陕北发展民营企业最早的一个县区,在2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历届县委、县政府以解放思想为先导,以做好服务为主旨,持续推进民营经济发展不动摇,走出了一条具有府谷特色的发展之路。

从2006年开始,府谷县以“转变发展方式,提升发展层次,发展循环经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为目标,提出二次创业,推进民营企业上规模、上档次,实现产业优化升级。

目前,府谷民营经济在布局上由分散向集中、产业上由单一向多元、经营上由个体向组团、方式上由做大向做强、层次上由求快向求好逐步转变,初步走上了规模化、集团化、集约化发展之路。截至去年底,府谷县规模以上民营企业达到301户,从业人员11.63万人,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179.24亿元,对财政的贡献率达74%,在全县经济总量中占到67.4%。

从2006年起,府谷县着手规划清水川、皇甫川、庙沟门、郭家湾四大工业集中区,总体规划于2008年2月经省政府正式批复,纳入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建设总盘子;同时规划了8个兰炭产业园和3个工业小区。

按照“一手抓引进项目、一手抓本土企业”的发展思路,科学有序整合民营资本,集聚民企力量,走产业化、规模化、集团化的发展道路。

在府谷县委、县政府积极引导下,400多户企业共同出资组建了府谷煤业、业、煤化工、煤电冶化四大民企集团,总注册资本金达14亿元,按照基地总体规划和“三个转化”的要求,四大集团计划投资206亿元,新上大型资源转化和综合利用项目。积极推进电石、铁合金、金属等地方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实现规模发展和循环发展。拓宽民营经济投资领域,吸收民营资本,组建注册资本15亿元的府谷县交通建设投资集团公司,通过公司化运作模式,组织实施县境内高等级公路和铁路的建设和营运。鼓励支持民营企业参与资源配置和重大项目建设。通过积极争取,三道沟19号、20号井田采矿权和海则庙井田探矿权经省政府批准有偿转让,给县民营企业集团,迈出了市场化为民企转化项目配置煤炭资源的第一步。与神华、陕煤共同出资组建了合资公司,合作开发青龙寺、郭家湾、袁家梁三大井田,建设规模化、机械化、现代化大型煤炭生产基地;府谷民企集团与中煤、陕煤等集团达成战略性合作协议,共同出资建设 2×300MW煤矸石电厂、100万吨电石及 PVC、 30万吨合成氨52万吨尿素、3×80万吨兰炭综合利用等重大产业项目。

府谷县政府统一民营企业规划和投资建设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实现供水管线、供电线路、通行道路到园区、到项目、到围墙,提高配套承载能力。目前,9处水源地建设已成井123眼,清水川330KV变电站和庙沟门、老高川、埝沟等5个110KV变电站已经建成,3个110KV变电站正在建设。工业园区堤路工程按计划推进,郭家湾蓄水池项目开工建设,配套承载能力进一步增强。所有重点项目用地由政府牵头实行统征。积极推行产品项目、公共设施、环境保护、物流传输、管理服务“五个一体化”模式,为园区建设、项目推进和产业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创新体制机制,推行“一个项目、一名领导牵头、一个班子服务、一个部门负责、一套方案管理”的“五个一”工作机制,注重技术信息、人才培训、行业协会等服务体系建设,层层落实责任,做到项目推进到乡镇、到部门,工作责任到单位、到个人,把项目推进和环境保护作为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以高效快捷的服务推动民营经济“放手”发展。放宽准入领域,鼓励民营资本以多种方式参与资源开发、基础设施、社会公益事业等项目建设;搭建融资平台,充分发挥国有资产运营公司、银丰担保公司、小额信贷公司的作用,有效解决民企担保难、贷款难问题;出台了《金融机构存贷比考核办法》,动态考核存贷规模,调动金融机构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积极性;县财政每年安排2000万元中小企业专项发展资金,采取财政贴息、有偿使用、以奖代补、先建后补等办法,加大政府对中小企业的扶持;每年安排1000万元就业培训资金和1000万元专项就业资金,帮助企业开展轮岗培训,提高企业员工的劳动技能,以宽松优惠的政策推动了民营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我们的大型民营企业重组后,老板们相互参股,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大家形成利益共同体,过去那种互相拆台的现象一去不复返,我们的私营企业呈现出令人高兴的和谐关系,对外大家就是一家人。”张惠荣书记对此颇感自豪。和谐民生:

1400万元重奖先进教育工作者和优秀学子8月29日上午,府谷县2010-2011学年度优秀教育工作者和优秀学生以及资助贫困教职工、学生表彰奖励仪式在府谷中学大礼堂隆重举行,本次奖励和资助金额达1406.5万元,是该县在全国率先实施十五年免费教育之后,为加快建设教育强县,振兴府谷教育事业的又一重大举措。

据介绍,本次奖励是依据府谷县教育基金会章程,按照府谷县教职工绩效考核办法和考核量化结果进行,奖励设置了好校长、好园长特别奖,好班主任、好教师及先进教育工作者奖,高考、中考优秀毕业生奖和在校优秀中小学生四大奖项。资助贫困大学生,贫困中小学生,及贫困教职工三大类,共颁发奖金额1406.5万元。全县有469名教师,3077名学生,5位民营企业家,2所高中,3个镇受到奖励。并对563名贫困大学生,1095名贫困中小学生,100名贫困教职工给予资助。其中府谷中学校长李建华以及高考优秀毕业生贾二文分别获得10万元的特别奖最高奖额。本次奖励动用教育基金收益1276.5万元,县财政安排130万元。

教育强则县强,人才兴则县兴。近年来,府谷县围绕科教兴县战略,始终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以办人民满意教育为目标,把教育当成实实在在的民生工程来抓,用制度保证、资金保障,将教育推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教育是发展的基础和动力,也是检验一个地区发展好坏的最佳途径。

通过此次奖励,进一步营造了崇尚科学尊师重教的社会氛围,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充实教师队伍,为“十二五”振兴府谷教育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据了解,2011年,府谷县60个民生项目共完成投资9.57亿元。该县认真兑现了教育各项补贴和奖励政策,启动十五年免费教育和“省级教育强县”创建工作;出台了13个文件,安排教育专项资金8000万元;府中体育场建成投用,第四小学和第四、第五幼儿园即将建成,府中高中部、职教中心正在进行主体施工;完善校长聘用制,规范教师流转程序,调动教师积极性,高考成绩实现新突破。启动实施新府山小区安居工程,42.8万平米保障性住房项目全面开工建设;通过积极协调,落实省上10亿元专项贷款,为项目建设提供了可靠的资金保障。医改工作全面深化,“双补双管四结合”的医改模式成为全国典型;县医院、中医院分别与中日友好医院、西苑医院建立起全方位合作关系,共同打造县级公立医院改革的样板。农民参合率和城镇居民参保率分别达到99%和96%,为434名患者发放大病救助资金996万元。积极开展劳动技能培训,开发各类公益性岗位,妥善安置高校毕业生和复转军人,促进社会就业。安排专项补贴资金,全面推行惠民公交,赢得了广大群众的普遍赞誉。

今年以来,府谷县33个市政项目共完成投资2.9亿元。城区供气、供热网络系统进一步完善,排洪渠治理、孤山川河道整治、沙川沟渠路改造、人行天桥、府州文化广场、街景美化亮化等项目顺利实施;新区基础设施、行政办公、商业住宅等重点项目积极推进,阴塔、牛家沟两个土地整理项目即将完工。启动国家卫生县城、文明县城、省级环保模范城市、园林县城创建工作,城市综合管理得到加强,城市面貌明显改善。17个地方交通项目完成投资7.7亿元,续建的武王、新永、木庙、峰李公路和大石一级公路取得新进展。神府高速即将建成通车,42公里地方煤炭铁路专用线控制性工程已开工,五里墩集装站专用铁路项目已经神华集团批复同意,支线机场项目列入国家民航发展规划,即将完成选址报告。园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有序推进。

一个经济社会各项事业良性发展、各阶层和谐共处的府谷,在万众瞩目中,阔步走向新的辉煌

分享到:
 

相关阅读

发表评论 共 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热点推荐
最新信息
关于我们  |  诚征英才  |  免责条款  |  法律顾问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陕镁集团_陕西省镁金属电子商务中心版权所有
陕ICP备16014093号-1

Copyright @ 2011-2016 Shaanxi e-Commerce Center of Magnesiu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