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京津科技谷正式运营。该园区是由天津市市长黄兴国创意提出的,是由天津市武清区政府开发运营的天津市重点建设项目之一。
现在,6年的京津科技谷是天津市示范工业园区、首批市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国家火炬计划新材料特色产业基地。
“京津科技谷就是要打造"科技型企业成本洼地,服务高地"。”京津科技谷总经理刘钢说。
建园之初,京津科技谷围绕“材料革命、品牌革命、动力革命”的建区思路,确立了打造高端自行车、新材料、新能源产业基地的发展定位。
“我们立足于发挥我国镁资源居世界首位的优势,积极谋划发展镁材料及其高端自行车等产业发展。”刘钢说。
天津东义镁制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义镁制品”)占地庞大的办公楼、生产车间让人印象深刻。
在刘钢的记忆中,东义镁制品从落户到投产,是他和团队奋战的佳绩之一。
2008年,京津科技谷了解到一个信息:山西东义煤电铝集团有意建设镁合金研发制造基地,正在落实选址工作。
于是,刘钢带领团队主动出击,多次赴山西洽商,拿出“中华自行车王国”立足我国镁资源居世界首位优势的魅力,希望与对方共同研究镁产业发展规划。
终于,京津科技谷打动了东义集团,投资成立天津东义镁制品股份有限公司。
刘钢表示,尽管京津科技谷成立时间并不长,但绝不会为了快速发展而“捡到篮子便是菜”。“园区招商有着明显的选择性,坚持"招商选资,优中选优"。”他说。
相比硬件环境,京津科技谷在产学研、科技服务平台等软件上更是为企业创造优质条件。
2010年东义镁制品投产后,产品曾出现断裂、氧化等问题。
一般而言,产品出现技术问题多数人都会认为是“自家事儿”,可刘钢却不这么想。
他与团队想方设法找技术、找专家,促成东义镁制品与重庆大学、清华大学合作,终于攻克难题。
同时,在京津科技谷的推动下,东义镁制品与天津大学以及俄罗斯、以色列等专家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陆续研制出高品质的镁材料,为自行车、汽车、家电、电子信息等产业的上百家企业配套,飞机座椅等镁产品销往海外几家大飞机厂商。
当东义镁制品急需资金而无抵押物时,刘钢他们积极寻找科技金融渠道,如与民生银行共同创出“银行+园区+多个企业”的1+N融资模式,成功获得银行授信5亿元,解决了企业的融资难题。
东义镁制品穆锦辉董事长曾对刘钢说:“企业刚想到的,园区就做到了。我们没有理由不把企业干好!我们还要把总部迁过来,大干一场。”
刘钢说,京津科技谷正积极谋划园区总体发展,提出把园区建成京津科技谷的目标,立足首都,聚集科技资源。
现在,京津科技谷已引进中国钢研科技集团、华工集团北方光谷等88家科研院所和企业,促成几十家大学、科研院所与企业产学研合作。
京津科技谷成立于2007年2月。该科技谷坚持以生态优先、高端集聚、文化支撑为特色,以建设国际一流园区,创建天津现代生态型产业新城为目标;京津科技谷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吸引了国际国内知名企业纷纷入驻科技谷。
该科技谷的核心理念是“打造科技型企业成本洼地,服务高地”。截至目前,京津科技谷共引进企业300家,其中实体企业86家,注册企业214家,总投资约490亿元。重点项目包括:中国钢研科技集团产业化项目、中航工业贵航股份产业基地项目、中航工业陕西局航空部件检测基地项目,苏宁易购华北运营中心项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