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是府谷县全面深化改革、推动民营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之年,也是完成“十二五”规划各项目标任务的收官之年。面对全球经济复苏艰难曲折,主要经济体走势分化,国内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在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阶段,府谷民营企业既要承受经济增速连续波动的压力,又要承受社会隐性风险显性化的压力。
拿出实实在在的措施帮助民企脱困。县政府将切实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协调金融机构通过“借新还旧贷、降息缓还本、总量不减少、短贷转长贷”的方式,加大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民企的信贷支持,推动实现银企互利双赢。组织经济专家学者给民企发展号诊把脉、出谋划策,为民营企业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智力支持。
扎实做好试验区建设各项工作。认真实施“十大行动计划”和省政府《关于促进神府民营经济转型升级若干意见》,更加注重亮点培育、成果应用和经验总结,将试验区建设向纵深推进,由试验期向推广期转变。激活矿产资源的金融潜能,力促矿业权抵押融资工作取得新突破。设立5000万元民营经济转型升级发展专项基金,加大兰炭余热利用、粉煤低温干馏、金属镁冶炼等关键共性技术的研发推广力度,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强化协调争取力度,进一步扩大打包电价和直供电范围,降低民企用电成本。加快建设新区“十大服务中心”,力促煤炭物流交易、金融咨询、公共资源交易、科技创新等服务机构年内建成运行。
推动资源深度转化。推进煤炭产业延伸发展、煤化工链条式发展、煤炭固废综合循环利用,做深做细旭泰隆煤制气、甲醇项目各项前期工作,搞好清水川煤矸石电厂核准协调,力促东鑫垣石脑油生产线建成投产。做好国家级循环经济试点县创建工作。谋划建设千万千瓦级大型煤电基地,编制完成电力产业发展总体规划,继续做好电力外送通道建设协调工作。加快实施清水川电厂二期工程,确保东鑫垣二期、中电国际、华能、大唐、庙沟门电厂二期等大型煤电项目报批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
培育发展接续产业。下大力气发展新能源产业,做好矽盟、振发两个光伏项目前期工作,建成田家寨49.5MW风电场。培育壮大旅游文化产业,启动建设高庄则农耕博物馆,加快府州古城、七星庙景区建设步伐;整合优质文化资源,组建府谷文投公司,吸引更多社会资本投资文化产业;组建府谷广电传媒公司,发展文化传媒产业。支持金融业创新发展,引导房地产健康发展,加大现代物流体系建设,着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支持通讯医疗、家政养老、休闲娱乐、住宿餐饮等生活性服务业发展,倡导绿色消费理念,确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7亿元。
主抓产销衔接。严格督促煤炭企业按核定产能生产,推动榆林神华两大矿井、海则庙煤矿和8处地方资源整合矿井进入联合试生产,力促古城矿区一期及西王寨、段寨等大型煤矿开工建设,确保完成9000万吨煤炭生产任务。借助府谷煤“三低一高”的品牌优势,鼓励民企组建联合煤炭运销公司,与阜外大型电厂、煤化工企业等用煤大户签订长期直销合同,实现“面对面”、“点对点”供需精准衔接;持续加大外宣和促销力度,着力构建煤产品终端销售网络,大幅提高煤炭洗选比例,尽快组建金属镁销售联盟,充分发挥资源综合利用项目的整体效益,引导工业企业满负荷运行。
重抓项目建设。强化与中省市的沟通对接力度,继续保持争项目、争资金、争政策的热度,有效扭转投资增速持续下滑的局面。全力突破项目审批和要素制约,扎实推进全年安排的44个重点能化产业及配套项目,突出抓好年度投资额在2亿元以上的20个重大项目。逐步推广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让社会资本积极参与各类项目建设。
常抓调控管理。强化经济调度管理和运行调节,引导资源和要素向重点行业、企业和项目集中。实施好煤炭资源税从价计征改革,全面清理涉煤收费,为企业“松绑减负”。持续开展煤炭运销秩序整顿,建成煤炭坑口计量系统,完善煤炭价格发布机制,有效堵塞税费征管漏洞。强化投资指导和项目管理,科学评估投资效益,理性选择投资项目,及时修正投资方向,灵活调整投资策略,有效规避投资风险,切实提高投资的精准度和回报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