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激发出来的动力,使榆林市委、市政府大胆改革,大胆创新,冲破瓶颈,破解难题,打出了一套改革创新、“止缓回稳促增”组合拳。人们欣喜地看到,教育实践活动带来的作风建设成果,正在转化为建设幸福榆林的生动实践。目前,全市上下继续围绕解决“四风”突出问题,事关群众切身利益和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强力推动整改工作,固化形成作风建设的制度规定,力争用简便有效、务实管用的制度机制抓长远、促常态、求长效,真正使改进作风、服务群众、推动发展成为每名党员干部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查找具体问题,就是要走基层、接地气,把自己摆进去
榆林市委书记胡志强说:“看不到问题,本身就是问题;认为自己没问题,本身就是大问题。”3月5日至6日,市委常委同志赴米脂县高西沟村开展主题实践活动,自交食宿费,吃农家饭、睡农家炕,与群众聊天拉家常、诚心交朋友,观摩村民代表会议,感悟高西沟精神,改造思想,转变作风,提升自我,增强为民服务意识。3月17日至21日,市委12名常委分别深入各自联系的县区、部门、农村、社区和企业展开调研,组织召开座谈会74场,梳理汇总“四风”方面的意见建议542条、问题197个。
3月12日,全市“三访五促、为民服务”和万名干部下基层活动动员大会召开,13912名干部访贫问苦拉家常、座谈讨论面对面、畅通渠道“背靠背”,沉下身子到基层听取民声民意,结对帮扶贫困户2.5万人,走访慰问群众6.9万户,征求意见建议1.8万多条,查找问题1216个,建立村情台账5467个,投入帮扶资金24.2亿元,解决实际困难和具体问题23019件。
同时,市委紧紧盯住事关榆林全局的发展问题、民生问题、信访问题,对问题清单不断把脉会诊。4月中旬,全市深入开展“榆林是经济发展较快的落后地区”市情大讨论、大调研,梳理出了落后的37种表现,找到了制约发展的“三大缺失”、“三大失衡”等诸多问题,广大领导干部就破解难题、深化改革、促进发展提出了许多具有建设性的对策和建议,形成理论文章159篇,全市上下在破解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层次矛盾上凝聚了共识。
在充分征求意见、谈心谈话、剖析和透视“四风”问题的基础上,市委常委班子利用三个半天一个晚上的时间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查摆出6个方面的21个问题,确定整改事项46项。全市各部门单位、县乡的一场场高质量、“辣味”足的专题民主生活会陆续召开,确定整改事项3388项,为整改落实指明了“标靶”。
解决突出问题,就是要抓落实、求实效,变清单为行动
榆林市边查边改、立说立行,变问题清单为整改行动,建立整改事项媒体公示倒逼机制和党员代表监督小组回访制度,从群众最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抓起,使整改过程成为解决问题、造福群众的过程。目前,市委常委班子46项整改任务已经完成23项,市直部门1385项整改事项已落实942项。
针对“四风”问题,榆林打出一套组合拳,全面推进纠正损害群众利益不正之风十项重点工作,整治“舌尖上的腐败”、“车轮上的腐败”,狠刹大操大办、吃“空饷”、吃拿卡要、干部走读、赌博等不正之风,组织开展“五个一批”廉洁过节专项行动,有效发挥警示震慑作用。今年,全市压缩三公经费64%,精简会议16%、文件25%、评比达标表彰活动34%,清退超标超配公车425辆,调整多占办公用房11万平方米,查处违反八项规定问题293起、处理246人。
群众反映上学、看病、就业、住房难。榆林严格落实“两个80%”支出刚性指标,上半年民生投入达到116亿元。中心城区建成学校12所,实行外来人员子女与当地居民“一律平等、就近入学”的新政策。新建改建医院项目64个,新开工保障性住房9545套,启动实施职工医保市级统筹,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100%,转移农村劳动力58.6万人。国家卫生城市创建工作通过初验,投资9.25亿元的榆溪滨河公园全部建成开放,为市民打造了良好人居环境。
群众反映政府部门办事效率低。榆林加快推进“两集中、两到位”行政审批改革,全市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79项。新建县乡村便民服务中心2437个,基本实现了四级政务服务网络全覆盖。
加大社会矛盾排查化解力度,继续开展信访积案大清理活动,完善信息收集、报送、分析制度,完善驻京、驻省劝返新机制,积极排除隐患苗头、消除不稳定因素。今年以来,全市化解各类矛盾纠纷8976件,并积极探索新形势下资源开发利益协调的新机制,构建村矿持续和谐的利益关系。
破解发展难题,就是要敢担当、勇改革,保持经济新常态
根据“榆林是经济发展较快的落后地区”这一市情特点,坚持教育实践活动与发展转型“两手抓”,从关键处发力,从重点难点突破,实现二者互促互动、共同推进。
3月,启动了“十三五”规划和新一轮城市规划编制工作,正式出台现代产业体系《总体规划》、优化中心城区产业布局功能《指导意见》、产业园区建设《意见》。10月,被国家列为“多规合一”试点城市。
4月,出台工业稳增长十条政策,加大对重点领域和重点企业的支持力度,全方位打造“榆林煤”、“榆林兰炭”品牌,工业品产销两旺。前三季度,全市经济社会主要指标好于预期,GDP增长8.5%。
7月,延长中煤靖边能化园区一期项目试生产。9月,中煤甲醇醋酸系列深加工及综合利用项目试生产。10月,陕西未来煤制油转化项目和神华甲醇制烯烃项目基本建成。至此,建成投资过百亿元的大转化项目达到7个,成为转方式、调结构、稳增长,打造陕西经济增长极的重要支撑。
积极探索自主改革,出台神府省直管县审批方案,狠抓扩大“营改增”试点改革,总结推广金阳小区管理模式。分类处置民间借贷纠纷,严厉打击非法集资,全力化解阻工问题,为生产企业解困,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编制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方案,实施府谷民营经济转型升级试验区十大行动计划,通过召开政银企融资对接会、设立专项扶持资金、民企与国企深度合作、领导干部包抓等措施,助推民营企业转型发展,全市全面深化改革开局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