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府谷县通过大刀阔斧地资源整合,实现了扩能增效,资源的开采率、利用率大为提升。集团企业也由一次能源向二次能源、初级生产向深度加工、粗放型增长向集约型增长积极转变,成为了全县民营企业推动转型升级、提升产业发展层次的先行者。京府集团和昊田集团,更是从洗煤选煤、生产兰炭到尾气发电、煅烧石灰,吃干榨净的循环产业链已经闭合中创造产值。兴茂集团已迈向绿色开采、绿色加工、绿色利用的发展道路上,绿色成为了该县企业发展的关键词。
转眼几年间,府谷县依托资源优势和基础条件,高点定位、科学规划设立了四大工业园区、八个兰炭产业园和三个工业小区。通过精心实施,该县煤电化载能工业基地初具规模。神华、大唐、华能、陕煤、陕投、淮北等知名企业纷纷进驻。煤转电、煤化工、煤电载能并驾齐驱的新型工业化发展格局已初步形成;同时强力推进煤炭资源整合,煤炭产能大幅提升,生产规模化、技术现代化、产权多元化的模式基本形成,能化经济得到了迅猛发展。先后被评为全国新能源产业百强县和全国最具发展潜力县。
基于在这种科学发展理念的指导下,该县面对新的发展历史机遇,紧密结合县情,郑重提出了今后五年转型发展的重点:“围绕建设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区、全省民营企业转型升级试验区、全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示范县三大目标,坚定不移地实施新型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城乡一体化、民企集团化四大战略。特别是将坚持把新型工业化作为推进科学发展的第一战略,把发展新、特、高产业作为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最佳路径。
该县将在今后五年中将继续按照“园区引领、项目带动、产业支撑、集群发展”的思路,努力做大、做强、做优能化经济,全力突破重大项目,不断提升新型工业化水平,增强县域经济竞争实力。
以不断提高工业集中度,打造产业集群,壮大产业规模。深入推进煤炭资源整合重组,继续加快地方国有煤矿扩能技改,建成三道沟、冯家塔、郭家湾、安山等大型现代化矿井,加快古城、段寨、西王寨矿井建设步伐,全力打造府谷煤炭产业“航母”,到2015年煤炭产量超过1亿吨。以项目建设为抓手,进一步做大电力、化工、冶金、建材等传统产业,全面建成段寨煤电一体化、大唐煤化工、“3052”大化工、镁节能多联产、庙沟门煤干馏、清水川煤矸石电厂等一批大型能化项目,植“项目”之树、造“产业”之林,凸显规模优势,提升竞争实力,进一步彰显陕北能源化工基地中的优势地位。
以推进转型发展为目标,积极推动资源深度转化,向高、精、尖方向延伸,实现产业的转型升级,大力发展煤炭延伸产业,推进煤炭资源综合利用的“二次革命”。围绕打造煤电、煤电载能、煤化工三大产业链,全力破解关键工艺和技术难题,向精细化工、化学制品、铝镁合金、复合材料等下游高端产业转化,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实现低碳发展和循环发展,力争将尽快建成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县。
以在非煤产业上寻求突破口,打造县域经济新的增长点,努力推动多元发展。在促进工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不断拓宽领域,谋求多元化发展,提高工业经济增长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围绕能源化工基地建设,培育壮大装备制造产业,建成一批矿山设备制造、零部件加工以及关联产业,配套建设2—3个维修服务中心。积极引导建材工业走高端化发展道路,合理利用各类工业固体废料,新上一批矿渣、电石渣、镁渣水泥项目,大力发展免烧砖、保温板等新型墙体材料。培育和发展新能源产业,力促风能、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尽快开工建设。
该县将以提高“七区八园”吸聚能力,促进项目集中和产业集聚,加快园区建设。重点完善园区发展规划,拓展空间布局,高标准配套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提高承载能力。综合利用土地、财税等政策,积极引导技术、资本等各类要素向园区集中,做大做强园区经济。加快园区行政审批、政策导向、金融支持、信息物流、社会服务“五大体系”建设,完善服务功能,力争把园区打造成服务的高地、成本的洼地、投资的福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