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一季度全市经济“低位开局、持续下行”的态势,榆林市委、市政府多次召开市委常委会议、市政府常务会议,深入研究问题,制定出台政策,帮助企业渡难关。
今年2月,榆林市委、市政府提出制定工业稳增长措施,要求市工信局牵头,多部门参与,广泛征求意见。经过市政府第三次常务会议、第十二次市委常委会议研究,4月下旬,推出《榆林市2014年工业稳增长十条意见》,把重点立足于“释放工业产能、减轻企业负担、拓宽产品销路、加大金融支持”等关键环节。
该《意见》针对煤炭价格下降、销路不畅,决定制定“榆林煤”标准,打造“环保煤”品牌。在减轻涉煤企业负担方面,一律取消未经国家和省政府批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经营服务性收费从低收取。在融资难方面,建立融资企业后备库,协助开展企业与金融机构对接工作,筹集1亿元市级专项资金,用于企业融资“助保贷”,并认真落实省政府关于开展“双推双增”融资工程的实施意见,尽快出台榆林市关于支持融资性担保行业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此外,《意见》还提出要重点加大扶持兰炭、金属镁、聚氯乙烯、汽车、轻纺等特色优势产业技术改造力度,全力推动榆林市产业调整转型。
府谷县是全省民营经济转型升级试验区,该县的民营经济在全县经济总量中“三分天下有其二”。正因如此,他们在这一轮经济下行过程中成为“重灾区”。“府谷民营经济不能垮,榆林民营经济更不能垮!”在市县两级党委政府的共同努力下,从3月下旬开始,包商银行已陆续为府谷9户金属镁企业贷款16.5亿元。与此同时,府谷县还通过多种渠道,为民营企业解决了41.45亿元的应急资金,极大缓解了企业资金短缺问题。市委、市政府还积极推动民营企业开展战略重组,向“多元化”发展,陕煤集团与兴茂集团“3052”项目已达成初步合作意向,一些省市的国有企业与榆林的相关民企也在积极协调对接,强化务实合作。
转型升级 二次创业
榆林民营经济多数属于高耗能、高污染企业,以生产初级产品为主。随着国家新的环保政策的出台,我们的市场竞争力必将越来越弱,甚至面临被市场淘汰的危险。如何做大、做强、做优、做活民营经济,“转型升级”是必由之路。
“转型升级,二次创业,全力破解民营企业的发展问题。”市委、市政府及民营企业家形成共识,从根本上依靠科技创新,靠延长产业链条、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等,走资源深度转化之路。
“当前煤炭市场价格低位运行,但这正是加快发展煤化工产业,走资源深度转化之路的大好时机。”市委、市政府多次强调,榆林民营企业再不能走依靠生产初级产品实现发展的老路,要在创新转型、技术革新、资源深度转化、延长产业链条上下工夫,着力围绕煤炭做转化、围绕转化做规模、围绕规模深加工,加快培育具有榆林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打造能源化工基地升级版。
目前,市委、市政府已确定了10户企业作为“全市工业转型升级示范企业”,以带动全市工业产业转型升级。还在制定工业转型升级实施方案,将设立专项资金支持企业技术改造,量身制定配套政策促进企业转型升级。与此同时,市委、市政府抓住神木府谷两县开展省直管县试点工作机遇,全力支持府谷县民营经济转型升级试验区建设和神木县金融改革试点工作,放手发展搞活县域经济,帮助民营企业破解资源配置、土地审批、融资难等“瓶颈”问题,切实推进民营企业转型发展、永续经营。
走过寒冬,历经风雨。经济下行压力已对民营经济转型升级形成“倒逼”,榆林民营经济已经到了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挑战和机遇并存。相信在市委、市政府的积极推动下,在民营企业的主动作为下,榆林民营经济终将华丽转身,续写新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