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产业,代表着未来科技和产业发展新方向,对经济社会具有全局带动和重大引领作用的产业。
构建“8+5”装备产业体系
2013年1—11月份榆林市制造业完成投资439亿元,占工业投资的46%,陕西省制造业占比56%,榆林市低于陕西省10个百分点。“榆林市工业依然是以原料开采投资为主。”该负责人说。
《榆林市现代产业体系总体规划》明确,榆林市将以能源化工产业为依托,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积极引进装备龙头企业,着力扶持本地企业,围绕装备产品生命周期的重要环节和衍生领域,大力发展煤炭采掘、油气钻采、化工、冶金、节能环保、专用车辆、新能源、农机八大装备制造业,培育装备维修、租赁、研发、培训、会展五大装备服务业,构建装备制造和装备服务相互带动、相互支撑的“8+5”装备产业体系。
据介绍,对于下一步的发展规划,市工信局负责人表示,在专用车辆方面,榆林市将重点支持神木、榆阳发展新能源专用汽车和面向西北农村市场的农用轻型运输车,开发大吨位运输(煤)专用车辆,完善与LNG汽车配套的燃气供应站网络建设。新能源装备将重点引进和培育风电、光伏等新能源装备整机装配及配件制造业。煤炭采掘装备将重点发展煤机制造和零部件加工;油气钻采重点发展油管、油杆、油泵制造;化工装备发展配套和易损件、兰炭设备;冶金装备发展综合性成套设备、还原罐等产品,为高精技术加工提供优质坯料。
在装备服务业上,鼓励建立大型装备、重型卡车及零部件的维修和研发中心,引进和建立二手装备的交易和租赁平台,发展经营租赁和融资租赁,引进或新办高层次装备制造业展会、论坛等,支持建立区域研发中心、技术实验室,建设一批实训基地,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培养装备产业高技能人才和技工等。
该局负责人介绍,发展装备制造业的关键,是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开展战略合作,不断扩大推广应用范围,加强研发能力。如研究出台以资源换转型为核心的装备产业引进、发展的扶持政策;鼓励大型能化企业内部维修部门独立社会化运营,推进在榆大企业发展与主体产业相关联的装备产业,优先与本土企业合作,优先采购当地产品,促进取得资源配置的企业分配一定比例的采购份额给当地装备制造及机械加工企业;制定新能源汽车推广实施办法,将新能源汽车纳入政府采购范围;加快布点建设标准化加气站,完善新能源汽车使用环境。
“我们计划在在榆投资企业集团设立研发中心,科技研发费用占比预计会达到5%。”该负责人表示,对于建设西部能化装备基地,构建区域装备服务中心,打造榆林煤博会世界名片发展目标,到2015年,装备产业的产值要达到50亿元,2020年达到200亿元。
以资源型产业扶持战略性产业
市工信局负责人介绍,依托能源化工产业基础和优势,把握新兴产业发展前沿,大力培育新能源、节能环保、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汽车产业,以资源型产业扶持新兴产业发展是战略性新兴产业下一步发展的方向。
在新能源产业方面,榆林市将继续稳步推进百万千瓦级大型风力发电场建设,构建煤电—多晶硅—太阳能电池—光伏发电产业链,推进太阳能光电光热建筑一体化、太阳能照明示范工程,探索发展风光互补和分布式光伏电站,建成国内知名光伏产品生产和应用基地。因地制宜发展生物质能、垃圾焚烧发电,科学开发水能,重点推进碛口水利设施建设,开发调峰可再生水电资源。
“榆林市将重点建设定边60万千瓦、靖边60万千瓦风电基地。还将探索发展垃圾发电、球形沼气池、秸秆型煤、秸秆气化、甜菜加工乙醇等产业,力争建成国家新能源示范城市。争取到2015年,实现硅原料产能达到6万吨,硅片产能达到3GW,太阳能电池片及组件产能达到2GW。力争建成碛口水电站,使新能源占榆林市一次能源消费比例达到10%,新能源产值规模达到250亿元。”这位负责人说。
节能环保产业将朝着节能环保产值规模达到70—100亿元的目标不断奋斗。将重点发展粉煤灰、煤矸石、脱硫石膏、镁渣等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年处理量争取达到2000万吨,对50%的工业园区完成循环化改造。积极开发高效电捕焦、高性能防渗材料、脱硝催化剂、固废处理固化剂等节能环保材料,建立健全合同能源管理、节能环保服务体系。
在生物医药产业上,将重点发展黄芪、甘草、沙棘、麻黄等中草药材生产加工,大力发展蓖麻、紫穗槐、长柄扁桃等生物质提取,开展玉米、大豆及猪牛羊副产品等生物技术综合利用研究。在2020年之前,使生物医药产值规模达到25亿元。
在新材料产业方面,将加快新材料产业研发平台建设,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促进新型建筑材料、新能源材料、化工新材料部分关键技术突破。培育3—5家重点企业,形成超过30—50亿元的产业规模。
在新能源汽车产业方面,会大力推进高效能、低排放节能汽车发展,建立规模化、集群化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建成5万辆LNG汽车生产基地,探索发展锂电池产业链,定下产业规模达到100亿元左右的发展目标。
实现关键技术的突破
该负责人同时表示,要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预定发展目标,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跨越发展,关键是要实现关键技术的突破,提高创新能力,高标准发展,实现产业融合。
要积极推进煤炭清洁综合利用技术、太阳能光电光热建筑一体化技术研发和应用,大力发展节能技术,探索资源综合利用成套技术、生物综合利用技术;有效解决新能源的配套外输通道建设和远距离输送消纳问题,引进和掌握战略性新兴产业前沿技术,实现关键技术的突破。
要加强创新能力建设,加快建立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体,加强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引进和聚集,职业学院设立相应专业,实行定向培养,并制定再深造政府培养计划等。
要严格高标准发展,充分发挥后发优势,严格准入标准,积极采用先进的技术和装备,高点起步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要实现产业融合,推进新能源产业与煤电、热电互补发展,新材料与化工融合发展,节能环保与能源化工配套发展,生物医药与现代农业协同发展,打造榆林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核心竞争力。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研究出台扶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财政、金融、税收、土地、投融资以及新能源上网、资源配置等政策,加大产业培育力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