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4日上午,陕西省“一市一策”系列新闻发布会榆林专场在西安举行,榆林市市长陆治原向媒体介绍了榆林实施“科教引领、创新转型”战略以来经济社会持续发展情况。
经济实力大幅提升 中心城市初具规模
省委、省政府先后在2008年和2013年出台了关于榆林跨越可持续发展的若干意见。五年来,在两个《意见》的指引推动下,榆林的经济总量由2008年的1172亿元上升到2012年的2769亿元;财政总收入由213亿元达到666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22.2%;神木、靖边、府谷三县先后跻身全国百强县。
除此之外,榆林中心城市建设力度不断加大。近三年来,在建和已建成中心城区道路86条,城区供水普及率达到96%,气化率达到83%,城镇化率达到50.36%。而关于榆林城乡、南北发展失衡问题,陆治原表示,榆林市政府将通过项目帮扶、责任帮扶以及加大财政支付转移力度等手段推进市域一体化发展。
谋求主动转型 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发展
受宏观形势影响,榆林的工业经济遇到了比2009年金融危机更为严重的困难,特别是煤炭等主要工业产品价格下跌严重,导致工业经济严重乏力。陆治原在回答记者提问时强调,榆林下一步将积极转变发展方式,发展高端化、特色化能源产业;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非能源产业,着力打造装备制造基地、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有色金属材料基地、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基地、特色轻纺基地、旅游文化产业基地、现代服务业等七大基地,全方位打造陕西经济升级版。
放宽市场准入政策 放手发展民营经济
受民间信贷危机和融资困难双重影响,榆林的民营经济发展也遭遇重创。榆林市政府决定,扬长补短,发展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重大项目;同时创造宽松环境,转变政府职能,减少审批程序,降低市场准入、融资借贷门槛,继续助推民营经济发展。从2013年起连续5年,榆林市财政每年安排扶持民营经济发展专项资金2亿元,支持民营经济做大做强。此外加快推进审批制度改革,提升行政服务水平,积极搭建平台,引导融资担保、人才培训等专业机构和行业协会为企业服务,建立市县领导包联重点民营企业制度。
此外,对于大家关注的民间信贷危机问题,陆治原说,“榆林公安目前已经立案60多起,涉及资金60多亿,各部门将尽最大努力将群众损失减到最低,做到办理一起公布一起。同时,政府将加大监管力度,加快金融改革步伐,对于非法集资绝不手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