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陕西省政府第七次常务会议上,府谷县被确定为省级民营经济转型升级试验区。两天后,在第十一次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建设座谈会上,榆林市委常委、府谷县委书记张惠荣和府谷县县长辛耀峰从省委书记赵正永手中接过陕西省民营经济转型升级试验区的牌子。从此陕西省民营经济转型升级的号角在府谷吹响,不断创造发展奇迹的府谷又迎来了新一轮发展的春天。
神奇府谷又有了发展新引擎
府谷民营经济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府谷县域经济的主导力量。民营经济涉足电力、煤炭、化工、冶金、交通、房地产、商贸服务、养殖业、农副产品加工等领域。2012年底,全县民营经济总数已发展到17838户,从业人员12.2万人,共有企业1189户,工业企业345户。2012年,全县民营经济实现总产值479.14亿元,实现增加值302.78亿元,占到县域经济总量的67.21%,民营企业纳税60.54亿元,对财政贡献率达71.23%。由此可见,府谷现在的民营经济占到了全县经济总量的三分之二,是陕西民营经济实力最强、最具代表性的县,无论在发展循环经济、推动产品和产业升级还是资本整合和规模发展上都积累了一定经验,具备了加速转型升级的基础条件。确定府谷作为陕西民营经济转型升级试验区无疑是最佳的选择。
三级政府同心推动民营经济转型升级
在省政府第七次常务会议上,省委书记赵正永要求,各级党委、政府要坚持国企、民企一视同仁。省长娄勤俭也表示,试验区要用足用活政策,胆子再大一些,步子再快一些,着力破解持续发展难题。
为了使政策落到实处,确保实现试验目标,省里成立由副省长李金柱任组长,省政府主管副秘书长、榆林市政府、省发展改革委和省中小企业局领导任副组长,省直各有关部门和府谷县政府为成员的试验领导小组。同时省政府还赋予了府谷县在工商管理、项目审批、土地指标、城市规划等方面市一级权限。
县委书记三个“大胆”势要闯出新路子
非常可贵的是,作为试验主体的府谷县决策者十分清醒,没有因成为“试验区”而沾沾自喜,他们清楚地认识到,自己肩上所负的压力和责任,和府谷县目前所面临着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科技创新力不强等问题。
该县县委书记张惠荣在县委常委扩大会议上提出了三个“大胆”,要求县上各相关部门要站在全局的高度,牢牢抓住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用足用活相关配套政策,大胆推进金融财税改革,大胆配置生产要素,大胆进行公共管理创新,全力提升府谷民营经济发展层次,最大限度地释放改革发展红利,力争在全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张惠荣表示,争取让府谷这块民营经济转型升级的“试验田”为全省民营经济转型跨越开创一片新天地,闯出一条新路子,成为全省民营经济产业集聚的新高地、体制创新的新典范、科学发展的新特区。
府谷将成为全省幸福指数最高的县域区域
陕西省副省长、陕西省民营经济转型升级领导小组组长李金柱要求,民营经济转型升级试验要按照“三步走”战略,分阶段有步骤推进各项工作。试点起步阶段,要尽快制定具体行动计划,明确各项配套扶持政策,为实现民营经济转型升级奠定坚实基础;要围绕试验重点和初始工作安排,通过政策和利益驱动导向,实现试验区民营经济,特别是工业经济恢复性增长。全面推进阶段,要在逐步推开、重点突破的基础上,不断总结实践中的好经验,进一步深化试验区配套政策体系,规范政府扶持引导民营经济转型发展的模式和方法。深化完善阶段,要建立一整套推进民营经济转型发展的体制机制,增强民营经济发展活力。力争到2017年,将府谷县建设成为黄河岸边的一颗明珠,陕蒙晋接壤地区产业的高地、投资的洼地,让府谷成为全省幸福指数最高的县域区域。
陕西省民营经济转型升级的“府谷号角”已经吹响,府谷实施新型工业化战略,跨越发展赢来了又一次机遇,建设“幸福府谷”又有了新的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