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行业运行存在的问题
2012年,有色金属行业在严峻的国内外经济形势下,基本保持了平稳运行态势,进出口结构有所改善,发展方式不断转变,但也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
一是产能过剩问题突出。目前国内大部分行业冶炼产能过剩,尤以电解铝产能过剩问题突出,2012年末国内电解铝产能为2765万吨,产能利用率仅为72%。同时产业集中度低、产品同质化严重,企业靠拼产量来摊低成本,进一步加剧了产能过剩和市场恶性竞争。
二是冶炼企业自有矿山及自备电站比例低,缺乏竞争力。除少数外,目前国内大多数冶炼企业缺乏自备矿山或仅有少量自备矿山,原料绝大多数需要外购,冶炼企业经济效益差,如铅锌冶炼行业利润只占铅锌产业的22%,采选利润占78%。电解铝行业拥有自备电的产能只占总产能的45%,采用网电的电解铝企业亏损严重。
三是生产成本高企,企业抗风险能力弱。国内电力、能源等价格上涨以及财务费用大幅度增加,2012年有色行业主营业务成本增加16.7%,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分别增加11%和12%,但财务费用增加27.8%,企业生产成本居高不下,中东部高电价地区部分电解铝企业已经停产。
四是市场需求萎缩,贸易摩擦增多。随着国内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经济增速放缓,以及欧洲主权债务危机进一步蔓延,发达国家经济持续低迷,新兴经济体发展速度减慢,有色金属国内外市场需求明显下滑,铝材、铜材等主要出口产品的出口量都不同程度下降。同时,各国为支持本国产业的发展,贸易保护主义加剧,国际贸易摩擦不断,近几年多国对我国出口的铜管、铝型材、铝板带箔、铝轮毂、金属镁等发起了反倾销调查,既有美国、加拿大、欧盟等发达国家,也有印度、阿根廷等发展中国家。
五是自主创新能力弱,产业结构性矛盾突出。我国有色金属工业总体处于国际产业链分工的中低端,高端产品开发能力弱,2012年我国出口铜、铝加工材出口平均价格分别为8570美元/吨和3470美元/吨,进口平均价格分别为10100美元/吨和6380美元/吨,自主创新能力及高端产品开发能力亟待提高。
三、2013年行业形势展望
2013年,全球经济仍处于后金融危机时代深度调整期,国际环境依然充满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欧美日主要发达经济体增长动力不足,大部分新兴经济体增速放缓,世界经济复苏缓慢波折。从国内情况看,2013年是中国新一届政府的开局之年,十八大确定了收入倍增目标,城镇化将会继续带动房地产建设活动温和复苏,内需拉动将会明显,出口企稳,支撑有色金属工业运行的环境有所改善。
初步判断,2013年,我国有色金属工业生产、消费、投资仍呈小幅增长的态势,但行业需求明显回升动力依然不足;价格走势仍以震荡行情为主,阶段性的反弹机会将依赖于全球宽松的流动性及我国政策性投资利好,预计年均价将比2012年略高。有色金属企业经营困难问题可能会有所缓解,但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依然不足。部分无竞争优势的企业将在市场竞争中退出,行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总体看,2013年有色金属行业运行比2012年将会略好。
四、2013年行业重点工作
为保障2013年有色金属工业平稳运行,我们将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把化解电解铝过剩产能作为工作重点,提高准入标准,加快淘汰落后,同时加强调研,为制定政策和加强行业管理提供支持。
一是加快推进行业准入标准的修制定。适应行业发展新形势要求,尽快修订铜、铝、铅锌等行业准入条件,研究制定海绵钛、锆冶炼行业准入条件,提高行业准入门槛,并及时开展企业准入公告管理工作。
二是大力淘汰落后电解铝产能。以淘汰落后电解铝产能工作为重点,做好淘汰产能分解落实和实地检查工作。稳步推进电解铝准入公告管理工作,对整改后仍达不到准入条件的企业,研究利用差别电价等经济手段,提高要素成本,促使其在市场竞争中退出。
三是积极支持企业的技术进步。鼓励企业自主创新,加强技术改造,大力支持新技术、消纳过剩产能带动性强的新材料、新产品技术攻关,进一步扩大铝材在交通运输、航空航天、建筑、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领域的应用,充分发挥科技进步在化解过剩产能、扩大消费方面的支撑作用。
四是加大“走出去”支持力度。鼓励国内有实力的骨干企业加快“走出去”步伐,在项目前期资金补助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尽快建成一批境外资源基地,提高国内资源保障水平,并在有条件的地区建设工业园区,促进国内过剩冶炼产能产业转移。
五是加强行业调研,做好“十二五”规划的中期评估。加强对重点省区、重点品种和重点企业的实际调研,摸清了解行业及企业的实际情况,为制定相关产业政策掌握第一手资料。同时根据部里统一安排,及时开展《有色金属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期评估工作,梳理行业现状,理清发展思路,为研究制定政策和指导行业健康发展提供依据。
六是积极推进稀有金属立法。积极配合相关部门推进《稀有金属管理条例》的制定和上报,为加强稀有金属行业管理提供法律依据。加快推进《稀有金属产业发展战略规划》上报国务院工作进程,做好后续的发布、宣贯、解读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