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刘元春发布报告内容时称,在换届效应的持续作用下,预计明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将达24.3%,广义货币供应(M2)增速为16.5%,出口增长14.2%,进口增长12.1%,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将出现小幅上扬,达到4.1%。
全国人大常委、民建中央副主席辜胜阻在同一场合表示,2012年8.0%的增速预测是客观的,但他认为2013年GDP增长9.3%的预测显得“非常乐观”,虽然论证充分,但对新一届政府来说,宁可低开高走,而非高开高走。
刘元春称,中国宏观经济在今年9月出现触底反弹,并在中共十八大领导层换届效应、存货周期逆转、消费持续增长、外需小幅回升、投资持续加码等因素的作用下,重返复苏的轨道。
报告认为,本轮复苏的动力并不来源于出口和房地产的反弹,而来源于消费、基础建设投资、中西部持续的高速经济增长和宏观经济政策的预调和微调。在此状况下,周期性的力量有所逆转,但结构性的力量依然在释放,因此这种复苏具有一定的脆弱性、不确定性和反复性。
2012年是从“次萧条”走向“复苏再现”的一年,是什么原因导致中国在二、三季度出人意料地步入“次萧条”局面?刘元春认为,原因是多重的。外需疲软,金融困局持续发酵,周期性因素和结构性因素持续发力,再加上民间融资问题的深度持续与扩大等,共同导致两个季度GDP增速低于8%。
“2013年一方面将延续2012年四季度反弹的趋势,另一方面将在政府换届效应的基础上,全面落实新政府的经济社会施政纲领……2013年依然是一个充满朝气但却十分复杂的一年。”报告称。
在此基础上,刘云春提出以下政策建议:保持相对宽松、积极的宏观经济政策方向;顺应世界结构性调整,不能将中国结构转型的方向简单化;利用各种财税政策强化产业梯度转移中的产业升级,积极构建中国在新区域和新产业的新比较优势;货币政策应当保持续稳定位与积极操作的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