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推动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对外直接投资(FDI)正在持续下降,中国内部和外部环境究竟发生着哪些变化?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在美国寻求投资机会,他们所遭遇的是“常态”抑或“偶然”?在中国生活了15年的中国美国商会主席狄安华(Ted Dean),以一个外商的视角,诠释了这些变化,并说出自己的期待。
经济观察报:根据商务部最新数据显示,今年7月中国的FDI相比一年前的水平下降了8个百分点,并且在今年上半年,中国FDI较去年下降了3%。中国FDI的下降意味着什么,会对中国实体经济造成巨大影响吗?
狄安华:一直以来,FDI都是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之一,因此,FDI的下降的确会对中国经济造成影响。但事实上,考虑到欧洲诸国的债务危机,许多跨国公司投资趋于保守,中国FDI下降是非常自然的现象。这对中国企业的发展来说,的确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和考验,尤其是在中国经济试图转型之际。目前许多跨国公司试图在中国的各个行业,尤其是服务业打开全新市场,不过他们的投资还是受到了一些限制。如果中国真心希望扭转FDI下降的趋势,就应该更加广泛地打开市场,让外国公司能够更加自由地投资。
经济观察报:能给我们仔细讲讲开放市场的具体含义吗?
狄安华:当然。国外企业希望能够在中国投资,这一定程度上为中国的经济作出了贡献。中国在五年规划中表示现在试图将依靠出口的经济转向依靠内需的经济发展模式,那么服务业就应该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因为你需要雇用更多的人,为消费者带来更多选择。比如在金融服务行业,有许多的银行和保险公司入驻中国。如果这些公司都能扩展业务、在服务行业进行投资,他们会为这些行业带来更多的资金、更多的产品和更多的竞争。
经济观察报:近期种种迹象比如外汇储备和外汇占款的下降,都说明外资正在从中国撤资。这是外国投资者对中国长期经济形势缺乏信心的表现吗?
狄安华:我们的成员都表示他们对中国的经济前景仍保持相对乐观,仍然把中国视为短期投资方面优先考虑的全球三大目的地之一,并持续在中国投资。这表明我们的会员愿意继续致力于中国市场。我们的会员大多数是在中国经营的美国企业,他们往往需要有一个非常长远的目标,并立足长久的打算来进行企业的管理和安排,所以我并不认为这会对他们在中国的发展和投入有什么影响。您提及的数据,可能更多反映了市场上一些热钱的走势,但决不能代表大型外资的投资意向。
经济观察报:中国还能持续保持自身的竞争力吗?
狄安华:如果中国能够继续进行改革的话,中国仍将非常有竞争力,但与现在的竞争力有所不同。未来中国的竞争力将体现在更加高端的领域。并且,中国将会成为一个非常有竞争力的市场,因为随着中国内需的扩大,人们希望到这里发展业务抓住这个市场。人们不再是到中国来生产,然后把产品卖给欧洲,而是看重中国市场本身。
经济观察报:对美国商会的成员们来说,目前在中国投资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狄安华:总体来说,我们的会员公司将长期致力于在中国市场的发展,但具体到各个行业的发展又会有所不同。一些行业发展较快,另一些行业会慢一些。在一些行业,对外资企业开放的程度出现了原地踏步甚至收紧的现象。比如,在最新出台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中,一些原先受鼓励的行业被划到了受限制的分类里,原先属于受限制的行业被划到了禁止的分类中。我们希望,对中国国有企业、私营企业和外国企业要一视同仁,而这三方也都能为中国经济发展作出贡献。
经济观察报:我们了解到,一些中国企业试图在美国投资,也受到了美国政府的限制。这个您怎么看?
狄安华:我认为这是一个对美国的误解,尽管它非常普遍。如果一个中国企业想去美国投资、建厂、开设分部,它不需要得到联邦政府的许可,就能做到。但如果美国企业,比如通用汽车想到中国发展,它必须有政府的许可,以合资企业的形式存在,并且在合资企业中也只能占有小部分的比例。如果其他的国家去美国发展,可以享有百分之百的拥有权。如果中国企业要并购美国公司,可能需要通过安全审核,但这样的案例只占所有外国投资中很小的比例,可以说是只占个位数百分比的。在所有接受审核的案例中,被叫停的只占非常小的比例。中国企业有一个误区,就是美国的限制是针对中国而言的。但实际上,一个英国企业如果想要并购一个关于美国国家安全行业的企业,也需要接受同样的审查。但我想,大部分进入美国市场的外国企业都能感受到市场的开放和自由。据统计,今年以来中国企业在美国投资总额高达80亿美元。所以我认为,大多数的中国公司在美国市场的操作还是非常自由的。
经济观察报:请问美国对中国的国有企业和私人企业态度上有什么不同吗?舆论称,美国似乎认为“中国国有企业受到过多的政府保护”。
狄安华:我认为这主要是由于一些企业不够透明。对一个美国企业来说,如果对方是一个私企,双方都追求利益最大化,那么合作起来会非常轻松:或者合作,或者竞争。而如果是国有企业,有些人有时会有这样的顾虑,担心它们的动机是否纯粹是商业因素。要打消这些疑虑最好的方法是,中国国有企业让自己显得更公开透明。
经济观察报:过去的几年,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中国企业“走出去”,到海外投资。你对这个怎么看呢?
狄安华:的确中国的政策在这方面起到了很大作用,这是一个很好的开始。但中国企业要在海外获得成功,应该更多出于它们自身业务和市场竞争的考虑,而非单单是因为政府的鼓励。对今天来说,这些政府的支持是很好的开始,我估计以后这些支持不会像今天那么必要,这样真正从自身战略上需要“走出去“的企业才会向海外扩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