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央行扩大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日波动幅度后,市场正密切关注其对国内大宗商品市场的影响。分析人士表示,目前中国是大宗商品的主要进口方,对国内绝大多数商品期货而言,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波动将成为影响价格的新要素。仅从短期而言,商品波动幅度将会进一步加大,这对于市场投资者来说是一个必须适应的变化。
今后投资期市先看汇率徽商期货研究所所长贺赞晖表示,人民币汇率波动加大会成为商品价格的重要影响因素。“以前我们只考虑外贸、商品价格、美元价格,现在必须加上一个人民币波动。作为专业投资者,这四项价格以后每天都要随时关注。”他认为,人民币汇率波动,对中国整体经济是好的,但对于大宗商品短期之内并不一定是好事。
目前国内绝大多数商品期货的对应标的或是初级原材料,或是中间产品,这些商品多数需要进口。在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波动不大的时期,铜和原油的进口基本上很少考虑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只要以相对稳定的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计算好到岸价格,那么盈亏基本上就可以确定。
不过,随着人民币对美元波动幅度的扩大,这一切很可能发生改变。宝城期货分析师程小勇表示,汇率日均波幅加大,意味着在某一时期签订的进口订单可能因人民币汇率的波动而产生额外亏损。一旦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在签订订单后大幅上涨,对于进口商意味着少进口了货物;对于以美元付款的企业而言是有利的,意味着人民币可以兑换更多的美元,少支付人民币。而一旦人民币贬值幅度过大,对于进口商而言,那么需要支付更多的货款,从而抑制进口商的进口货物量。
“进口商品融资”盈利空间缩小也有不少业内人士指出,人民币对美元交易价波动加大,将给与国外市场联系最紧密的商品形成冲击。
与此同时,目前国内贸易商一直依赖的“融资铜”模式,也将举步维艰。所谓“融资铜”就是市场对铜的需求逐渐转为以融资为目的的抵押物,并非是中国对铜的真实需求。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近年来中国铜进口激增,并导致了铜库存囤积。
分析人士表示,铜质押融资在行业内很常见,主要是指铜材的信用证质押业务。凭信用证向银行申请质押融资,相当于获得一笔低廉的贷款。此前政府禁止使用铜作为抵押物进行房地产投资,随着房价走低,交易商转向离岸远期人民币和利差等工具,以获得额外收益。融资协议增加意味着伦敦金属交易所库存减少和中国铜进口等反映需求的信号部分失真,且人民币远期和现汇的价差可能与工业需求一样,成为决定进口量的重要因素。
然而,人民币对美元双向波动的加大,意味着远期离岸人民币价格单边上涨的概率更小,价差收益可能变为亏损。最终的结果是,这种模式不再是只赚不亏的买卖,从而减弱铜的进口,加大国际铜价下行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