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镁业集团电子商务有限公司logo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rss订阅
您的位置:首页 > 要闻聚焦

“我国硅谷”正陨落 多晶硅产业救市忙

发布时间:2012-04-19 10:48:11 来源:南方周末 查看次数:

外有多晶硅企业竞争的巨大冲击,内有高企电价、盲目投资带来的巨大压力,我国多晶硅企业内外交困。可以预见,在这场自我救赎战中,80%的中小企业将无奈出局,而大企业则将面对更加来势汹汹的挑战。

  下午3点,正是上班时间,然而,峨嵋山半导体材料有限公司位于峨嵋山的工厂却是另一番景象——偌大的工厂,不仅没有听到隆隆的机器声,甚至除了保安之外没有一个工人。

  “已经快5个月了。”2012328,东气集团峨嵋山半导体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峨嵋山半导体)总经理王小强对记者说道。

  这家昔日素有光伏界“黄埔军校”之称、拥有我国第一条多晶硅生产线的多晶硅企业,如今被迫停产。

  “开工就意味着亏损。”王小强无奈地说。

  自2011年年底至今,“停产潮”已席卷四川的乐山、成都、雅安等地,包括新光硅业、东气峨半、四川瑞能、四川永祥、天威四川和乐电天威等在内的多晶硅企业,几乎全部停产。根据南方周末记者获得的数据显示,仅四川一地,总计约两万吨的多晶硅生产线几乎在去年年底同一时间“戛然而止”,涉及国有资产上百亿元。

  就在四年前,四川乐山还曾经雄心勃勃地立志于成为“我国最大的多晶硅生产基地”,打造我国的“硅谷”。

  “目前还在开工的瑞能和永祥,也基本处于以搜集实验数据为目的的运营,月产量不足100吨。”四川一家光伏企业高管透露。

  停产潮不止席卷四川一地。来自我国有色金属协会的数据显示,2011年下半年以来,我国多晶硅产业出现严重的库存积压,已投产的43家多晶硅企业仅剩8家企业尚在开工生产,其余企业已经停产,停产率已高达80%;仍开工企业中,多数因亏损运行,正逐步削减产量。

  “去年年底,多晶硅价格一路跌至25万元/吨,最低的时候一度跌至14-15万元/吨。”王小强说。这样的价格让生产成本维持在40-45美元/公斤的峨嵋山半导体,一下落入现金流为“负”的尴尬境地。

  对于投产比较早、规模较小以及成本较高的多晶硅企业来说,25美元左右的价格几乎等于扼住了他们生存的“喉咙”。这些企业占到我国多晶硅生产企业的85%,涉及行业近一半的产能。“生存的可能性基本不大了。”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秘书长林如海说。

  巨大的行业波动还波及了包括江苏中能、洛阳中硅等在内的国内多晶硅“明星企业”。 环球光伏网

  这些依靠规模效应带来较低成本,年产量在数万吨级的大企业虽不至于“关门歇业”,“但我们已经是在薄利运营了,处境也很困难。”江苏中能副总经理吕锦标对记者说。

  “双反”抱团取暖明星企业首先坐不住了。

 

分享到:
 

相关阅读

发表评论 共 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热点推荐
最新信息
关于我们  |  诚征英才  |  免责条款  |  法律顾问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陕镁集团_陕西省镁金属电子商务中心版权所有
陕ICP备16014093号-1

Copyright @ 2011-2016 Shaanxi e-Commerce Center of Magnesiu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