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镁业集团电子商务有限公司logo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rss订阅
您的位置:首页 > 要闻聚焦

府谷:“煤炭航母”的创新驱动

发布时间:2011-09-19 15:12:02 来源:榆林新闻网 查看次数:

    府谷县连续两年实现全省县域经济综合考评第一、“全国百强县”争先进位第一,这一成绩的取得着实令人振奋。近年来,府谷县一心一意谋发展,坚持以“敢”字当头,克服重重困难,突破重重障碍,以昂扬的志气攻坚克难,走在了全省的前列,为各地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树立了学习的榜样。
    8月21日,2011全国县域经济科学发展交流年会在江苏省江阴市举行,府谷县凭借科学发展的综合优势,以连续两年全国百强县争先进位第一的成绩,由91位跃居第69位。
    这一喜人的成绩备受媒体关注,被誉为壮大县域经济发展中冲出的一匹最大的“黑马”,为府谷实现“十二五”强势开局提供了新的动力。
    府谷弯道加速,一路赶超,在富民强县的大道上高歌猛进。“十一五”期间,府谷先后被评为全省文化先进县、全省最佳投资环境县、全省生态建设先进县、全省医改工作先进县、全省扶贫工作先进县、省级平安县、省级文明县城、省级卫生县城、省级双拥模范县、省级
计生优质服务先进县,中国新能源产业百强县、中国金融生态县、全国最具发展潜力县、全国生态文明先进县和中国产业百强县。
    今年1-8月份,全县预计完成GDP236亿元,增长53%(现价);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50亿元,增长15.4%;财政总收入53.6亿元,增长26.3%,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4.39亿元,增长38.9%。经济社会继续保持了跨越奋进的良好势头。

                    园区经济  成为跨越发展的引擎
    府谷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开始大办“五小”工业,改革开放初期大力扶持发展乡镇企业,曾经是陕北第一工业县,工业经济起步早、基础好;同时由于起点低,结构不合理,能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严重,工业经济整体上处于软散低弱的状况,“十五”后期已经举步维
艰。如何推动工业经济优化结构、转型升级,保持县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成为摆在决策者们眼前亟待破解的难题。
    2006年,府谷县根据县情实际,提出“大园区承载、大产业支撑、大项目推动”的发展思路,全方位推进工业结构优化和产业转型升级。在榆林能源化工基地“两区六园”总体规划框架下,2008年,府谷县加快煤电化载能工业基地和重点产业项目规划进度,委托省上科研单位编制完成了以清水川、皇甫川、郭家湾、庙沟门四个工业集中区为主的府谷煤电化载能工业区总体规划,总规划面积65.69平方公里,区内项目规划总投资1126.36亿元,建成达产后,年可实现工业总产值855亿元、利税174亿元。在榆林市委、市政府大力支持下,在分期关闭县内兰炭企业的同时,规划了8个兰炭产业园,在园区内新上18条60万吨以上兰炭综合利用生产线;改造升级地方传统产业,规划了东山、黄河、恒源3个工业小区,不断延伸产业链,使上游企业的产品和副产品成为下游企业的原材料和能源。
    根据规划,清水川工业集中区重点发展煤炭、电力、载能产品和建材产业,形成煤-电-载能产品及其深加工产业链,项目规划总投资318.02亿元;郭家湾工业集中区重点发展煤炭、电力、电石、铁合金、兰炭、聚氯乙烯、金属产业,并利用工业废料配套发展建材工业,形成煤-电-载能产品、煤-兰炭-焦油化工产品和煤-电-电石-聚氯乙烯3个产业链,项目规划总投资66.78亿元;皇甫川工业集中区重点发展煤炭及煤化工产业,形成煤-煤化工产业链,项目规划总投资251.18亿元;庙沟门工业集中区重点发展煤炭、电力、兰炭以及煤焦油深加工产业,形成煤-电-兰炭-焦油化工、煤-甲醇-烯烃三个产业链,项目规划总投资306.98亿元。八个兰炭产业园区重点发展高度关联的资源综合利用项目,主要涉及兰炭、焦油加工、电力、金属、铁合金、电石、甲醇、硅铁、水泥、白灰、免烧砖等领域,通过延长产业链,集中回收利用废水、废气和废渣,形成闭合循环生产模式,项目规划用地面积29.78平方公里。规划总投资70亿元,建成达产后,年可实现工业总产值200亿元、利税40亿元。
    在加快建设园区项目的同时,高标准配套园区基础设施,实现了供水管线、供电线路、通行道路到园区、到项目,具备了较强的配套承载能力。在服务管理上,经市上批复,组建4个副县级园区管委会,全面理顺了管理机制;园区内全面推行产品项目、公共设施、环境保护、物流传输、管理服务“五个一体化”模式,为项目推进和产业发展提供优质服务。

                民营经济  成为跨越发展的主力军
    民营经济是县域经济增长内生动力的重要体现,而府谷蓬勃发展的民营经济,近年来呈现出强劲的发展潜力,已成为全县经济持续跨越主力军。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将民营经济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强化政策引导,积极实施民营集团化战略,大力推进产业升级和规模发展,全县民营经济实现了量的壮大和质的提升。截至2010年底,全县民营经济总数已发展到17133户,从业人员11.63万人,共有企业1016户,工业企业301户,全县民营经济实现总产值374.9亿元,实现增加值179.24亿元,占全县GDP的67.4%;上缴税费47.3亿元,占全县财政总收入的74%,已成为县域经济跨越发展的主要支撑力量。
    按照“一手抓引进项目、一手抓本土企业”的思路,科学有序整合民营资本,集聚民企力量,走产业化、规模化、集团化的发展道路,在政府积极引导下,400多户企业共同出资组建了府谷煤业、业、煤化工、煤电冶化四大民企集团,计划投资206亿元,新上大型资源转化和综合利用项目,实现规模发展和循环发展;吸收民营资本组建注册资本10亿元的府谷县交通建设投资集团公司,通过公司化运作模式,组织实施县境内高等级公路和铁路的建设和营运。
    政府还积极鼓励民企集团与陕煤、大唐、华能、淮北等国有企业合作,共同建设2×300MW煤矸石电厂、100万吨电石及PVC、30万吨合成氨52万吨尿素、60万吨MTP、段寨煤电一体化等重大产业项目,开发建设古城井田、庙哈孤井田,借力发展壮大自己。积极推进兰炭
    电石、铁合金、金属等民营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使民营企业在布局上由分散向集中、产业上由单一向多元、经营上由个体向组团转变,实现了量的扩张和质的提升。

                  重大项目  成为跨越发展的助推器
    在府谷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府谷县始终把大项目推进作为衡量发展的一个刚性指标。在工作中建立项目准入制度和相关的工程项目进展时间进度表,对于长期占而不建的项目,按照项目退出机制,执行或劝其退出,从而有效保证了项目的进展速度。
    积极引进国内战略投资者,神华、华能、大唐、中煤、鲁能、陕煤、陕投等国有大企业先后登陆府谷,总投资逾千亿元的50多个重大项目组团列入全省项目计划,一批资源开发和深度转化大型项目快速推进,在“十二五”期间建成7个投资过百亿元的园区、4个产值过50亿元的产业、22个销售收入过10亿元的企业集团。
    2011年府谷县年安排能源化工产业及配套项目69个,计划完成投资189亿元,已开工52个,完成投资74.8亿元。庙沟门电厂二期设备招标计划已完成,配套的三道沟煤矿正在进行地面设施建设;清水川电厂二期主标段开始施工,配套的冯家塔煤矿二期工程完成设备采购;“3052”项目电厂锅炉安装基本完成,化工项目完成基础工程的65%,“6020”项目进入试生产阶段;节能多联产项目洗煤厂土建工程完成80%,金属生产线桩基工程已经完工,水泥项目完成部分设备采购;18条兰炭生产线有10条建成投产、3条即将建成;榆林神华郭家湾煤矿和青龙寺煤矿正在建设相关附属工程。煤炭资源整合步伐加快,53处整合区已上报采矿许可证47处、申领34处,开工建设28处;庙哈孤井田开发、华能煤电一体化、大唐煤电化一体化、庙沟门煤干馏、清水川煤矸石电厂等一批重大项目正在积极推进。
    截至目前,府谷煤电化载能工业园区的产业项目和基础设施已完成投资339亿元。预计到“十二五”末,府谷县将形成1.1亿吨原煤、800万千瓦电力装机容量、1300万吨兰炭、200万吨电石、60万吨硅铁、40万吨金属、30万吨烧碱、60万吨聚氯乙烯、220万吨甲醇、65万吨煤焦油加氢、300万吨水泥、50万吨电解铝、100万吨氧化钙、30万吨合成氨、52万吨尿素的生产能力,煤电化载能工业实现总产值1500亿元,增加值740亿元。届时府谷将成为国内一流的煤电化载能工业基地、国际知名的“中国都”。

分享到:
 

相关阅读

发表评论 共 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热点推荐
最新信息
关于我们  |  诚征英才  |  免责条款  |  法律顾问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陕镁集团_陕西省镁金属电子商务中心版权所有
陕ICP备16014093号-1

Copyright @ 2011-2016 Shaanxi e-Commerce Center of Magnesiu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