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悉,针对以北京为中心的农资服务地域性特点,北京供销合作社系统正在建设的“北京农资交易服务中心”,通过放心农资的展示、交易、服务和储运基地,融合全国乃至世界名优农资企业资源,辐射北京市及周边省区。这其中,农资产品电子交易撮合平台将推出国内首个专业的化肥产品中远期电子交易。这是从28日举办的第六届中国农资总裁论坛暨北京农资服务体系推介会上获悉的。
特别是其中的中远期农资产品电子交易撮合平台,拟采用以农资产品现货交易与电子订货系统相结合的交易模式,为市场发现价格、为企业锁定经营风险服务。据了解,现货交易采取即期现货电子撮合交易的模式,交易功能模块包括连续现货交易系统、现货挂牌交易系统和电子竞价交易系统;电子订货系统采用的是中远期交易模式,可以让厂家在平台上提前卖出未来的产品,从而减少销售压力,也可以让商家提前锁定经营成本,从而降低市场运作风险。同时,还将形成集农资市场价格指数发布、供应信息服务、行业内信息沟通等多项功能的电子商务综合平台。
据《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市场研究报告》(2011年5月版)显示,目前我国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市场具有明显的就近原则,标的产品的主产区自然分布以及主要贸易区的地域性使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市场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特点。
产区效应:广西大宗食糖交易中心,是因为糖料作物主要在亚热带;海南农垦是国内橡胶的主产区,橡胶交易市场位于海南具有先天有利条件;宁夏北方商品交易市场是因为宁夏是枸杞的主产地;山东寿光蔬菜交易市场的产生依赖于寿光作为全国蔬菜生产基地的坚实基础。
贸易效应:上海及江浙地区拥有国内钢铁的主要贸易市场,催生了几十家钢铁信息机构的产生,也促使了上海大宗钢铁、钢之源、斯迪尔钢铁等电子交易市场的产生与成熟。
中国大宗商品研究中心分析师张树彤认为现在大宗商品电子交易模式正逐渐打破传统大宗产品现货交易的区域限制,让产区的产品交易范围更大,让各地的贸易商更能方便地进行产品交易,加大产品流通性,同也解决了以前国内部分大宗商品产区信息闭塞,产品推广受限的问题,更加有利于产区优势产品的推广和经济发展。
尽管大宗商品交易市场存在种种问题,但其在现货流通领域的巨大优势使其未来依然存在广阔的发展空间,关键是如何实现规范与创新发展,加强现货交割,以现货为基础,更好的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因此为引导交易市场规范发展,发挥电子商务在现货流通领域的积极作用,由中国互联网A股第一股的网盛生意宝(股票代码:002095)旗下生意社主办、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和中国大宗商品研究中心联合承办 ,知名财经媒体——和讯网独家战略合作的“2011(第二届)大宗商品交易市场发展论坛”将于10月20-22日在天津港(600717,股吧)保税区空港经济区滨海圣光皇冠假日酒店(5星级)隆重召开,届时将会围绕交易市场的规范、创新、现货流通、数据等方面进行广泛研讨,诚邀业内人士参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