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作坡是谁?近日小编在德威股份办公室见到了这位传说中的“一种正反挤压生产轮毂制备方法”的专利持有人—马作坡。
阳光、谦和这是他给小编的第一印象,让人很难相信,他竟是一个38岁的年轻技术专家!全球那麽多专家,唯独他研究出了镁合金汽车轮毂”一次正反挤压锻造成型“技术,而且可以工业化批量生产,德威股份目前一条生产线一年可以生产35万只镁合汽车轮毂。
今天,小编和你一起聊聊马作坡的故事。
马作坡是谁?
马作坡今年38岁,老家在河南驻马店,2000年毕业于长江大学机电一体化专业,人家需要两个月才能完成的变速箱毕业设计作业,他仅仅10天就做完了,那时他对自己的未来规划和兴趣爱好已经有了清晰的认知。
“毕业那年学校管分配,可以选择做公务员,但我骨子里有一种闯劲,想看看外面的世界,就毅然去了深圳富士康镁合金分厂工作,在那里干了4年,主要做镁合金3C类产品。”马作坡讲到,“那也是我第一次接触镁合金深加工产品,当时就觉得和镁有一种不解‘情缘’,在工作中每天都会做笔记,业务能力提升很快,一个月就晋升三级,这在当时是很少有的。同时我也收获了爱情,遇到了我现在的妻子,我很感恩。”
2005年是我人生的转折点。那年我去芜湖一个香港分公司工作,那个企业是做镁合金汽车零部件,也是在那时遇到了我的贵人和导师—王景立先生,他是我当时的老总,也是一名海归华侨。
前排中间黑色西装男士是王景立
后排最右边为马作坡
王景立先生现任敏实集团首席CEO,毕业于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主修工业与系统工程,分别于1986、1989年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并于1999年从麻省理工学院获得工商管理硕士学位(史隆学者)..他对于汽车、IT及制造业积累三十余年经验,曾先后在美国、韩国、香港及中国担任六家公司的总裁及副总裁。
可谓名师出高徒。“王景立先生让我真正意义上接触和了解镁合金在汽车上的应用及未来的发展前景,让我开拓了眼界和思维,像奔弛、上汽、荣威、克莱斯勒等知名汽车品牌,我们都做过深入考察和了解。王景立先生教了我很多汽车行业做事方法和行业流程,他的做事理念和为人处事也潜移默化影响了我。我们现在是非常好的朋友,当他了解到我现在做镁合金汽车轮毂项目时,在台湾专门成立了销售团队来支持我。”马作坡讲到。
全球那麽多专家,为什么他能发明出可以批量生产镁合金汽车轮毂的专利?有什么过人之处?
从2005年接触镁合金汽车零部件,我就在思考能不能生产镁合金汽车轮毂?
德威股份生产的各种颜色汽车轮毂
当时的轮毂都是铝合金,我认准汽车的“轻量化”是未来发展的大趋势,10多年来就一直在琢磨怎么实现大批量生产镁合金汽车轮毂。但是有很多技术瓶颈没解决,比如国内原材料稳定性、镁材料的基础数据都很稀缺。一个偶然机会,遇到了我的伙伴尚守亮,发现他对镁合金汽车轮毂也很专业和执着,我们俩技术互补,于是一拍即合,就共同研发了“一种正反挤压生产轮毂的制备方法”专利。
以爱妻之名署名的专利证书
有人出百万年薪邀请我转行做铝,但我拒绝了,我认为做事要专注!
每一个成功的背后必然有着不为人知的艰辛。马作坡和尚守亮在研究过程中也遇到了重重困难,为计算一个装备上的脱模斜度问题,就计算了俩月。
"因为模拟试验需要海量的基础数据来支撑,但我国镁合金材料的基础数据太少,只能根据以前经验推演出来,很多数据在不同的状态下是不一样的,需要把生产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所有问题都考虑到,通过理论计算和以往经验进行规避,不然对投资人来讲是不负责任的。"马作坡讲到。
研发成功绝非偶然。马作坡说:”全局统筹和专业知识很重要,首先要有一个清晰的思维和认知,从全局和不同角度考虑问题,把工艺路线先定出来。”由于马作坡是从基层做起的员工,所有的经验都是实践积累出来的,他最感兴趣的两本书竟然是《电工手册》和《机械手册》,并且在大学时已经熟读。
马作坡继续讲到:“另一个就是兴趣和灵感。我对镁有一种情结,在2008年镁合金行业不景气的时候,有人出百万年薪邀请我转行做铝,但我拒绝了,我认为做事要专注,它就像是我精心养育的孩子,无论如何都是不能放弃的。几十年来我一直保持做笔记的习惯,把每天发生的重要事情和技术难点记录下来,当我没事的时候翻翻笔记,就会串联起来很多事情,灵感随之就来了。”
汽车轮毂未来市场发展?
马作坡认为:镁合金汽车轮毂市场在今后2-3年将会是很大的爆发点,去年全球汽车轮毂产量是3亿只,中国产量是1.6亿只,随着全球对环境轻量化的重视,镁合金又是21世纪绿色工程材料,对人体没害处,镁合金汽车轮毂会取代铝合金汽车轮毂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接下来我也会考虑向其他镁合金深加工产品继续研发,为中国镁业市场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