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主办,江西省人民政府、全国工业和信息化科技成果转化联盟承办,威海万丰镁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支持的“2017中国500强企业高峰论坛—轻量化材料产业发展专场论坛”于9月9日上午在南昌前湖迎宾馆前湖厅隆重召开。
中国工程院院士丁文江以“绿色之镁、稀土栽培”为题发表了演讲。
丁文江院士:我国镁资源十分丰富,取之不尽,且废镁再生回收能耗比废铝低20%以上,所以称之为绿色之镁。在镁合金中加入稀土元素,可显着改善镁合金的力学、抗疲劳、导热、耐摩擦磨损及耐腐蚀性能。我国轻量化发展的瓶颈是应用新材料的能力,好材不敢用。并介绍了镁合金的在汽车领域、民用航空领域、国防军用、医疗等工程应用的例子,汽车V6缸体采用镁材料,可减重18公斤,减重率30%。研究镁32年的体会为物尽其性、顺性而为,寓精于料、料要成材、材要成器、器要好用。
镁为什么是绿色的?丁文江表示,“绿色”有两个指标,一是提炼每吨新的金属和回收每吨金属能源之比、消耗越低越绿色。“回收1吨镁的能耗大约是提炼1吨镁的5%左右,如果是铝回收大概是7%到9%,钢有20%。从这个角度来说,从回收的能源之比来讲,镁是绿色的。
“二是看材料是不是可持续利用。钢、铁按全世界的消耗速度,全世界还有70年就没有了,铝还有220年,只有镁几乎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而所谓“稀土栽培”,丁文江表示,镁在生活中用的比较少,因为镁有一些缺点,比如,强度、变形能力、耐腐蚀的劣势。怎么来突破这样一个瓶颈?丁文江表示,可以用稀土来改善。
丁文江说:“我做镁做了32年,很惭愧,到现在镁还没有真正走向世界,没有真正得到中国大规模工业化的应用。但不管怎样,32年也有一些进步。”
具体有哪些进步呢?丁文江介绍,第一是对镁有了一系列的研究进展。第二是工艺技术有了一系列的突破。第三是在一些关键重要部件的应用有所拓展。第四是发展了镁的一系列功能材料。
丁文江强调:“做镁合金材料时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研究材料一定要物尽其性,不要去勉强,一定要尽它的性。比如镁,不能光是轻量化,还要有内涵,包括能源材料、光学材料、生物材料包括声学材料。从材料成型来讲,一定要顺着它的性能,工艺要顺性而为,你不能抗拒它的本性去研究。”
“第二,研究材料一定要把料做精,料一定要成材,材一定要成器,器要好用。”
“第三,回头看。近些年来,美国、日本精塑材料的研究力量在弱化,都去搞纳米材料、生物材料了,而当制造业回流的时候,他们就没有人才了,中国应该把握这个机会,在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的时候,金属的功能性会越来越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