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镁业集团电子商务有限公司logo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rss订阅
您的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 金属镁

西安科技大学王晓刚团队电内热法快速炼镁工艺取得新进展

发布时间:2017-02-24 12:18:25 来源:中国有色网 查看次数:

  中国是世界原的产业大国,原产量占到全世界的80%以上,但中国目前的原冶炼工艺仍以沿用了70多年的小罐皮江法为主。该法以小型合金罐为还原容器,煤气或原煤作为外加热燃料,存在单罐单次产量低、能耗高、污染大、装备自动化程度低,炉渣氧化含量高,无法直接利用等诸多问题。为此,国家将粗冶炼列入限制发展的产业目录。所以,开发高效、清洁化的快速工业炼技术在产业发展中势在必行。

  近20年来,针对皮江法存在的问题,研究者主要集中在对皮江法的原料、温度、还原罐的规格、加热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和改进,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难以从根本上解决小罐皮江法的弊端。

  西安科技大学王晓刚团队提出和设计了以内热法竖式炉作为大型反应炼容器,以清洁的电作为加热方式,采用方便、便捷的的电作为加热源,力图彻底解决还原过程中的污染大、能耗大、劳动强度大根本问题。

  电加热竖式炼炉结构示意图

  近期,该团队通过工业化试验研究试验,基本实现了快速高效和连续性的提炼的过程,且各项指标优于皮江法,工业化试验的整体装备。

  电内热法半工业化试验成功

  王晓刚团队在历时近4年的半工业化试验过程中,以半工业化试验炉的装料量在1.5吨左右为指标,共进行了10余次的试验,获取了一系列的工业化参数和工艺指标。

  经过综合评价,最终确定快速炼技术参数为:还原周期3~5小时,料比达5.8~6.0,电耗为8000度~10000度/吨;粗含量>99.90%;还原率达到85%~94%;还原渣中MgO残余量0.48%~5.0%,小于国标GB/T 23933-2009规定的8%,完全可用作渣水泥的原料。详细的各项指标见表1。

  表1 电内热竖式炼炉中试结果

  工业化试验取得新进展

  该团队在半工业化试验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放大试验装置,设计和制造了装料量在4吨以上的快速炼炉。在工业化试验时,共加入4吨的原料和垫料,其中球团料约为2吨,还原渣作为隔热垫料约为2吨,试验过程最高升温到1275℃,共耗电2650kWh,整个高温阶段的真空度保持在10Pa~15Pa。

  整个高温段时间还原周期为4小时,该段的能耗约为1620kWh,占总耗能的61%,得到粗为320kg,料比约为6.25,折算吨耗电约8280kWh。所得粗的纯度约为99.903wt.%。其粗中的杂质含量如表2所示,且杂质含量主要以硅和钙为主,可能与真空条件下钙和硅化合物的挥发有关。

  表2 粗中主要金属杂质含量

  总之,该团队建立在多热源基础上的电内热竖式炉,将传统皮江法的还原温度提高至1250℃-1300℃,实现了炼的快速化,大型化和清洁化。

  据悉,与传统罐式皮江法相比,该技术生产效率高、自动化程度高,预计可降低吨成本3800元,具有很高的市场前景和推广价值。

分享到:
 

相关阅读

发表评论 共 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热点推荐
最新信息
关于我们  |  诚征英才  |  免责条款  |  法律顾问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陕镁集团_陕西省镁金属电子商务中心版权所有
陕ICP备16014093号-1

Copyright @ 2011-2016 Shaanxi e-Commerce Center of Magnesiu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