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镁业集团电子商务有限公司logo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rss订阅
您的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 金属镁

“镁”丽耀眼咔嚓中

发布时间:2014-11-04 17:18:26 来源:中国有色金属报 查看次数:

  “倘若背离其正道,醉心于光灯下,热衷于出风头,最终只能是一事无成。”光灯这个词现在通常指的是新闻媒体。更多的是一种比拟的手法,比拟出风头。而光灯的前世今生我们慢慢讲来。

 

  每当重大事件发生之时,都会有摄影记者举着“长枪短炮”,咔嚓咔嚓,簇拥上前,在一阵阵耀眼的闪光中定格记忆。这就是闪光灯弥补了天候不佳或是光线不好情况下的拍摄。咔嚓咔嚓里演绎着照相闪光背后的渊源。

 

  早期摄影师们所用的感光材料性能不佳,需要几十分钟甚至几个小时才能在银版或玻璃版上呈现足够对比度的图像,因此拍摄活动物体或是暗处细节始终是个难题。为此,科学家在研究中,一面致力于感光材料和光学系统的改进,一面则是运用比自然光更强的人造光线来辅助摄影。1839年,氢氧焰灼烧石灰棒产生的白光被利用于图像曝光,将原来自然曝光需要的30分钟缩短为5分钟,这是摄影术中闪光灯的始祖。之后众多光源包括弧光灯被应用于此,而革命性的突破出现于的应用,光灯的别名也由此而来。

 

  在中学化学里必不可少的一项演示实验是条的燃烧,放出的高热量加热生成的氧化微粒,能够发出耀眼的白光。1859年,丝燃烧产生的强光被用于拍摄高速运动的物体。而后随着摄影师对光照的要求不断提高,丝被换为表面积更高,燃烧更快的粉,还掺入了强氧化剂氯酸钾提高反应速度,由此诞生的是粉末状的粉火药,又称闪光火药。

 

  当时的摄影师要在摄影前预先配好一定分量的闪光火药,然后在摄影时一边手动点燃,一边在巨响、闪光和白烟中按下快门。粉火药安全性不佳,因此调配火药时被爆炸所伤的摄影师不在少数,摄影时不慎被火药波及,须发卷曲、冒着黑烟的摄影师也成了漫画中常见的调侃题材。但是拜粉火药的强光所赐,黑暗中的物体在底片上也能成像,更快的快门速度使得瞬间动态能被凝固在胶片上,摄影术的应用领域被大大扩展了。

 

  随着电学的发展,新兴的能源技术给摆弄火药的摄影师们带来了一些变化。电流通过熔丝产生的热量被用于点燃粉火药,这种新产品被称为Flash-lamp,也就是今天的闪光灯一词来源。摄影师不用再担心被卷入火光之中,更重要的是可以通过电子线路实现闪光和拍摄的同步,大大扩展了闪光灯的使用范围。

 

  光灯在摄影界的王者地位结束于20世纪60年代,MIT的Harold Edgerton于1927年发明的氙气闪光管小型化并推向市场,顿时以电子万次闪光灯的名号打下江山,每用一次就要更换的闪光灯泡无论在成本还是便捷性上都没有办法与只要有电源就能使用多次的电子闪光灯相比,真正意义上的光灯就此退出了主流摄影。今日的智能电子闪光灯已经成为相机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功能也远远胜于它们的祖辈们。

 

  光灯虽然退出了主流摄影的舞台,但光灯已经成为相机闪光灯的“代言人”。国与国领导人之间在“咔嚓咔嚓”中握手,名星大腕“成为光灯下的焦点”等等,说明“”丽耀眼已经咔嚓在人们的记忆中。

分享到:
 

相关阅读

发表评论 共 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热点推荐
最新信息
关于我们  |  诚征英才  |  免责条款  |  法律顾问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陕镁集团_陕西省镁金属电子商务中心版权所有
陕ICP备16014093号-1

Copyright @ 2011-2016 Shaanxi e-Commerce Center of Magnesiu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