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证券日报报道,在C919大型客机项目进入机体对接工作这一里程碑意义的同时,专家预计未来20年,中国市场将接收50座以上客机5357架,折合人民币近4万亿元,这样庞大的市场自然引得航空巨头竞相争夺,而对于尚处在襁褓中的中国C919来说,能够抢占多大的市场份额将十分值得期待。
根据中国商飞测算,国产大飞机将于2015年底实现首飞,2018年交付国内民航,未来20年国内市场对这一级别飞机需求量2300架至7000架,同期全球市场需求约2万架,C919上市时定价会低于5000万美元/架,而波音737与空客A320价格为5000万至8000万美元。因此,国产大飞机对于我国在全球民航领域占据一定市场份额、争取一席之地具有重大意义,国家层面对该项目非常重视并给予配套资源的支持。
有航空专家认为,中国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民用航空市场之一,大型客机制造和生产将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又一个新的增长点。
中国民航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李晓津表示,C919的研制将使中国自主研发的大飞机跻身于国际大飞机市场,未来前景广阔。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出国旅游、远距离旅行的需求越来越强烈,这时候对于飞机的需求,特别是大中型飞机的需求将会迅速增长。
随着国产发动机的突破、发动机国产化率的提高,国产高温合金订单将延续增长;此外,中国海军装备的快速升级也将支撑舰船动力用高温合金需求的增长。预计粉末合金、铝镁合金等新产品消费将延续较高增长。
国家规划也提出大力发展高强轻型合金材料专项工程,到2015年,关键新合金品种开发取得重大突破,形成高端铝合金材30万吨、高端钛合金材2万吨、高强镁合金压铸及型材和板材15万吨的生产能力,基本满足大飞机、轨道交通、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等需求。
不过,国内多家企业一直致力于国家航天航空领域铝镁合金材料的研发,投入了大量的资金,这些短时间内是无法带来效益的。尤其是在铝、镁行业形势不好的大环境下,企业的负担非常大,进展确实比预想的要慢。
国际上铝在汽车方面的应用比例非常高,如果国家出台鼓励汽车使用铝型材,对于中国镁铝行业会有很大拉动作用。
汽车轻量化和航空业发展将拉动高端铝材、镁材、钛材市场。轻型合金主要是铝合金、镁合金和钛合金。其中铝合金、镁合金主要是应用于汽车工业领域,钛合金主要是用于航空工业领域。
专家介绍,铝合金的密度只有钢的30%,能够起到很好的减重效果,如采用铝合金冲制汽车车身,质量可以降低约10%,且轻质程度会随着铝合金应用比例的增加而进一步提高。镁的密度只有铝的2/3、钢的2/9,拥有更大的减重潜力。我国铝和镁在汽车中的使用比率远不及发达国家,甚至低于全球平均水平,未来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我国钛材在高端领域使用比例更低。世界钛材48%用于商用飞机、42%用于工业、6%用于军事、4%用于其他领域;而我国只有9.7%的钛材应用于航空,50%以上是应用于化工领域,与世界钛材消费结构存在较大的区别,表明我国一方面在钛加工技术上还有待提高,另一方面随着国家大飞机战略的推进,商用飞机进入国产化阶段,钛逐渐由功能金属向结构金属的角色转化,钛材消费还存在着巨大的市场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