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支撑察尔汗盐湖固体钾矿工业品位由8%降低到2%,由此新增钾盐经济基础储量2.37亿吨,实现“再造2.4个察尔汗盐湖”
●海西国家盐湖特色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渐成规模, 聚集企业498家,2013年实现工业总产值784.2亿元
●盐湖资源开发已由单纯氯化钾生产延伸到高附加值的氢氧化钾、硫酸钾、碳酸锂、镁盐系列化工产品,以及金属镁的全方位综合循环开发利用,盐湖产业链条逐渐形成
●科技支撑青海成为大型并网电站建设规模最大的省份,这里目前建成集中并网的光伏电站装机容量310万千瓦,光热电站1万千瓦,占发电装机总量的18.3%
●西宁国家级太阳能光伏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基本形成了多晶硅冶炼—多晶硅铸锭—单晶硅拉晶—切片—电池片—光伏组件—青海光伏电站终端市场为一体的产业链
让科技支撑三江源生态保护,从2011年开始,科技部和青海省建立了部省会商制度,进一步推动青海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建设、高原现代农牧业发展、三江源生态保护与民生改善。
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在过去3年里,科技部直接支持青海项目357项,资助经费3.87亿元,为青海实现创新驱动绿色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部省会商制度建立后,科技部通过一大批项目的实施,推动了青海循环经济、高原现代生态农牧业、新能源、三江源生态保护与建设等领域在绿色发展上的战略性突破。”青海省委书记骆惠宁说。
世界上最大的盐矿储地,世界上饲养牦牛最多的地区,中国河流发源最多的地区,中国出产冬虫夏草最多的地方……青海,拥有着令人惊叹的资源。
电力、盐湖化工、石油天然气、有色金属,青海堪称我国的“资源宝库”。
不过,青海人很清醒:资源总有一天要用完,重工业低效率又高污染,进行绿色发展的战略性突破势在必行
青海是一个资源大省。
据地勘部门统计,这里探明有储量的矿产资源达107种,其中11种矿产储量居全国首位。
资源能否实现综合高效的开发利用,很大程度上将决定青海未来的走向。
加快推进柴达木循环经济实验区和海西州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促进盐湖资源钾、钠、镁、锂、硼的综合开发利用,在科技部支持下,青海推动将盐湖化工特色循环经济产业集群建成重要的经济增长极。
海西国家盐湖特色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渐成规模。2013年,海西国家盐湖特色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实现工业总产值784.2亿元,工业增加值425.1亿元,企业销售收入508.4亿元,净利润125.4亿元。目前已构筑钾肥基础产业,镁硼锂综合利用,天青石芒硝加工,钾盐、钠盐化工,精细化工五大产业体系、八大产品。钾肥生产方面,氯化钾产能达到600万吨、硫酸钾产能达到60万吨、硫酸钾镁肥达到200万吨;纯碱产能达到600万吨;烧碱产能达到120万吨;镁产品生产方面,金属镁产能达到10万吨、镁基合金达到10万吨、高纯镁砂等系列产品达到30万吨;碳酸锂产能达到5万吨;硼酸产能达到10万吨;PVC产能达到230万吨;硫化碱产能达到26万吨。目前,基地内的企业数达到498家。构建了盐湖资源综合利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2011年到2013年,在科技部的支持下,青海盐湖特色产业集群,获科技部立项21项,省科技厅立项45项,共支持资金8638万元。
围绕柴达木盐湖优势产业,这里攻克了一批制约优势矿产资源勘查及合理开发利用的关键技术。
察尔汗盐湖,攻克了适应我国盐湖低品位钾矿特性的固体钾矿浸泡式溶解转化开采工艺技术,技术支撑察尔汗盐湖固体钾矿工业品位由8%降低到2%。
由此,新增钾盐经济基础储量2.37亿吨,实现“再造2.4个察尔汗盐湖”。
同时,钾肥生产钾回收率由原来的55%提高到现在的63%,使国产钾肥自给率提高10%以上。
在部省合作中,科技支撑了盐湖产业的兴起——
利用盐湖镁资源,开发出了可用于汽车、家电和通讯器材的系列镁合金;
盐湖提锂已被列入产业化项目;
以10万吨/年金属镁、50万吨/年PVC、100万吨/年纯碱、10万吨氯化钙等项目为依托的盐湖镁钠资源综合利用一体化项目顺利建设。
在一系列技术创新的支持下,青海正在悄然改变——
在这里,盐湖资源开发,已由单纯氯化钾的生产,延伸到高附加值的氢氧化钾、硫酸钾、碳酸锂、镁盐系列化工产品,乃至金属镁的全方位综合循环开发利用。
这也就意味着,青海盐湖产业链条逐渐形成。
不仅如此,科技还助推了更多新材料技术行业的发展。
解决了生箔复合添加剂的制备技术、表面处理工艺技术等产业化共性关键技术,自主研发了技术水平达到国内领先的专用高档电解铜箔,产能达到2.5万吨/年高档电解铜箔,市场占有率达43%;
支持青海三工镁业公司通过技术创新,自主研发试制出新型高电位镁合金牺牲阳极、AS系列耐热镁合金、稀土镁合金和含锆镁合金等系列产品,形成6.3万吨/年镁合金锭、棒材、牺牲阳极、挤压型材的生产能力,构建了从矿山、硅铁、原镁到镁合金及各种挤压型材的一个完整的产业链。
一系列技术突破,推进了低附加值的普通钢材,延伸生产出高附加值的高强度钢拉杆和锚杆、高速铁路轴承用钢、风力发电轴承用钢、高品质钎具钢、高速铁路机车用钢等产品;
从电解铝的生产延,伸到深加工出电子铝箔、铝型材、铝合金型材等产品;
铜和废杂铜被开发生产出光亮铜杆、电解铜箔等专用高档产品。
建起一个“服务”“创新”的坐标轴:“绿色青海”图景正在显现绿色经济,绿色布局。
去年年底,资金规模达1亿元的青海国科创业投资基金在西宁启动。
作为青海省首个风险投资基金,它将帮助科技型中小企业和创新型企业破解融资难题,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的速度。
在青海省科技厅厅长解源看来,当前创业投资基金对产业经济转型发展的影响日益扩大,特别是对科技型企业的成长作用巨大的形势下,青海省希望通过引进知名的创投机构来扶持私募创投产业发展,整合更多资源优势[0.48%]促进地方产业转型升级和科技型企业的成长,而此次青海国科创业投资基金的启动是一次有益的尝试。
青海国科创业投资基金的管理机构为东方汇富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设立的青海汇富昆仑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目前,东方汇富在深圳、上海、北京等多地拥有投资机构,管理资产规模超过70亿元。
东方汇富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兼国科基金首席合伙人阚治东表示,这是东方汇富首次进驻青海。针对青海省内特色民营经济发展快,成长性项目很多,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较少的实际,国科创业投资基金将利用东方汇富在全国的资源优势,有计划引进更多的国内外高科技项目落户青海,帮助青海省科技创新企业实现“金融、创投、科技”的深度融合。
促进科技与金融结合,建立多元化的投入机制。经过3年努力,青海推动成立了3只投资基金,基金总规模达4亿元。其中,青海国科创业基金已得到了科技部2500万元的补助。
转型升级,就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摈弃“高耗能、高污染”黑色粗放发展模式,自觉推动绿色发展;
转型升级,就要牢固树立生态红线的观念,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保障国家和区域生态安全;
转型升级,就要大力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健全和落实资源有偿使用制度;
转型升级,就要完善经济社会发展考核评价体系,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彻底转变以GDP论英雄的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