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金属镁以其资源广泛、绿色环保的新功能脱颖而出,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在技术创新、应用创新方面快速成长。这种新的、用之不竭的金属材料越来越得到业界的热议和重视。
当前世界经济下行风险依然存在,国内经济仍处在经济增长方式调整和实体经济恢复性弱增长的交织阶段。我国有色金属行业总体上呈现“稳中有进,优化结构”的阶段性特征。我国镁行业在2013年原镁产量76.97万吨,同比增长10.22%;镁合金产量29.78万吨,同比增长43.52%。2013年中国镁产品出口总量为41.11万吨,较2012年增长10.79%,出口金额为11.87亿美元,同比增长2.62%。由此,我们既看到行业内各企业面对不断变化的经济形势,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内外兼修,应对市场挑战,生产经营形势总体平稳,结构调整有了新的进展;同时,又看到由于国内外市场有色金属价格仍在底部震荡,需求低迷,原镁价格始终在低位徘徊,相当一部分企业减产甚至停产,企业经济效益持续下降,产业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结构性问题仍然存在。
面对诸多困难,一批有远见的企业家积极面向产业发展的未来,通过强化科技研发、引进专利成果,积极打造镁合金材料的产业链优势,在产业链延伸方面迈出坚定步伐,一批有代表性的创新型企业在镁合金坯料制备,镁合金板带、棒材、管材等合金材料的研发、生产及市场推广取得长足进步。随着一批这样的企业发展壮大,将对推动我国金属镁产业从单一的初级原料生产、供应大国向镁金属合金材料生产供应强国的发展,促进镁工业优化升级,进入高端制造、终端应用领域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攻坚克难 镁加工行业需要先行者
近10年来我国镁行业发展用日新月异来表述亦不为过,从10年前镁金属单一的资源出口,到目前镁加工产业链日益完善,工艺技术、装备水平得到快速的提升。镁合金的研制和开发发展到现在的水平,这在十年前不可想象。从镁压铸到镁挤压、轧制技术的突破,镁已经到了真正应用的时期。
在汽车领域,镁合金零部件应用取得新突破,山西闻喜银光集团的全球最轻量产锻镁轮毂在今年5月正式发布,并已形成年产30万只镁合金汽车轮毂的生产能力。江苏荣镁镁轮毂公司采用自主研发的“超塑性整体模锻法镁合金汽车轮毂成型工艺技术”已正式生产乘用车通用系列16寸/17寸/18寸规格的镁合金汽车轮毂。该技术还获得国际镁协2013年度最佳工艺奖。北汽集团与北京工业发展投资有限公司今年在北京组建汽车轻量化联合研发中心,与山东华盛荣、瑞典锋万登正式签约,共同开发镁合金汽车零部件。
在镁合金加工方面,以镁及镁合金深加工的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为基础,镁行业不断提升科技创新、工艺创新,在镁合金产品还没有得到广泛认可和应用的时候,企业家和科技人员矢志不移地不断突破新的技术和工艺,是我国镁工业走向高端加工体系开拓的先行者。辽宁营口银河镁业经过7年不断探索,已经实现镁合金宽幅轧制板材的量产,以1.5米的宽幅镁卷板成为世界镁宽幅轧制卷板的领先者。山西闻喜银光镁业以铸造镁板实现批量生产,并已广泛应用在航空航天、轨道交通领域。
漫漫长路 镁产业要攻克应用瓶颈
去年以来,虽然我国镁工业产量快速增长,但不可否认,产量虽然提高,企业经营效益却持续下降。究其原因,一是产能扩张,二是需求低迷。应用行业对镁材料认识不足,对大量应用心存疑虑,对镁产品的推广销售形成了障碍。镁合金在汽车上大量应用还需要时间的考验。短期内不可能形成大量的工业化应用。
当前镁行业面临转型压力明显,产品同质化严重,价格不稳定且缺乏可预测性,行业整体竞争力不高。新工艺新技术的开发仍需进一步加强和市场化。镁合金产业的发展要有整合战略,包括人力资源、技术研发和终端制造业整合。仅仅从冶炼到加工的产业链整合是不够的。
镁合金深加工能力特别是板材总体是加工能力弱、产量少、不能满足需求。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镁板生产能力只有1万吨,这与国家“十二五”末需求10万吨镁板相距甚远。今后5—10年,我国需至少建成大型专业化镁板生产厂10个,每个厂应该是具有年产5万吨以上生产能力,形成板卷带产品的研发、中试及产业化基地,以开发生产汽车、高铁及轨道交通、电子信息、国防军工、航空航天等领域应用的超宽超薄板材为重点,突破低成本、短流程宽幅镁合金板材核心轧制技术和成套设备的开发,争取达到“十二五”10万吨镁板的目标。
路漫漫其修远兮,我国镁工业深加工发展刚刚起步,虽然面临很多技术、产品及市场的困难,但镁行业是朝阳产业,在诸多金属材料面临资源瓶颈的状况下,镁金属有望成为未来发展的一个新军。镁企业需要自身百倍努力,以技术创新提高产业实力来打通镁产品需求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