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城市素有“镁都”之称,现已查明,海城市菱镁保有资源总储量达到26.4亿吨,占全国的五分之三,占世界的四分之一。海城市具有明显的矿产资源优势,尤其是以菱镁和滑石闻名于世,地区的菱镁和滑石储量分别占到全国总储量的四分之三和三分之二。正是凭借这一优势,在改革开放初期,当地的相当一部分乡镇企业通过开发矿藏,挖到了“第一桶金”。
路下藏“金”
海城的路面下藏着菱镁宝藏,原因还得追溯到20年前,当时海城菱镁矿的发展主要以粗加工为主,以往海城就是烟尘和污染的代名词。因为在镁耐火材料的生产中,只有高品位的矿石才有利用价值,所以大量的矿石被随意丢弃在矿产附近。
在造成资源巨大浪费的同时,无序的粗放生产模式也对海城的环境造成了很大的伤害。矿产品加工制造企业加工制造过程中的烟尘粉尘排放、尾料废料的堆放,不仅对空气造成了严重的污染,还会在土地的表面形成硬质板结层,使土地寸草不生,一度使企业周边的居民因身受其害而怨气冲冲。海城市从事菱镁矿业开采的老工人表示,数年前海城市开采出来的菱镁矿废料能堆成像小山一样高,不仅占用了大量的土地,而且由于废料中有很多粉尘,遇到大风天气难免引起扬尘问题。这不但造成了资源浪费,还对周边环境造成破坏。
借基地转型
在2009年之前,海城市主要以镁耐火材料生产为主要支柱,目前海城市最大的企业后英集团就是以生产镁耐火材料起家,在短短20年的时间里从一个手工作坊发展为全国五百强的企业。但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镁产品初级开发和镁耐火材料一统天下的格局已经不再符合低碳环保、节能减排、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严重制约着海城菱镁产业的发展。
谈及海城镁业转型的原因时,原海城市市长项世伟说:“应该说,就我们海城来讲,传统菱镁加工行业主要存在着高污染、高耗能以及资源利用率低的问题,同时还存在着产品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低、市场竞争力不强等弊端。特别是我市传统菱镁加工业主要是生产镁耐火材料,销售对象主要是钢铁企业,受钢铁产业影响较大,属于受制于人的产业。正是基于上述原因,近两年我们选择发展菱镁新材料产业,加速推进菱镁产业转型升级。”
省里和市里的相关领导经过多次考察,发现镁不仅仅可以做耐火材料,还可以通过镁生产镁建材、镁化工、镁合金。其中镁建材的应用非常广泛,镁的主要功能是可以防火阻燃,所以非常适合用在建材上。从2009年开始,海城市的菱镁加工行业从最开始的粗放化、单一化全面转向深加工和精细加工。
第一代合金是铁合金 ,第二代合金是铝合金,第三代就是镁合金,因为镁合金具有铁合金的强度、镁合金的轻度,将在工业中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
辽宁省厅和海城市相关领导考察这个项目以后,双方一拍即合。随后开始筹建辽宁(海城)菱镁新材料产业基地。2010年6月5日基地正式挂牌。
目前正在建立的海西新城新建路网31.5公里,变电所5座,工业地产30万平方米,在海西新城建立的辽宁(海城)菱镁新材料产业基地升级为省级战略基地后,菱镁基地迎来了新一轮发展高潮。投资7.1亿元的华宇集团高性能镁质装饰板材、投资6亿元的晋德矿业镁合金板材、投资5.5亿元的后英集团薄镁平板、投资2亿元的大德广镁建材、投资1.5亿元的福建厦门雅园菱镁工艺品、投资1.5亿元的精华矿业镁化工等众多项目正在加速建设,部分已经投入运营。目前,镁制品工业园区有70多家企业入驻,无论是经济实力还是工艺设备,都是国内镁制品行业中的佼佼者。
遭遇无核难题
镁加工由粗加工深加工转型精细加工,这大大提升了镁制品的产品结构,实现了镁制品由中低档向高精尖的迈进,这种高科技高附加值的镁制品一投产就打入国际市场成为抢手货,年产值超过3亿元。后英集团的玻镁板项目、晋德矿业的镁合金蜂窝板项目等高附加值产业的迅猛发展,使海城原有的靠消耗资源粗暴经营的情况不断地改善。”
但目前海城市在菱镁矿业精细加工方面还有很多技术难题需要解决。长期以来,海城菱镁资源主要用在耐火材料等中低端产品上,产品领域狭窄,产业结构单一,如何使资源优势与产业、产品优势得到更好结合,在海城显得尤为重要。据中国科学院教授胡镇欧介绍,中国虽是产镁大国,资源储量占世界储量的近30%,但是生产工艺落后,大多数企业仍然使用“皮江”法生产金属镁,这不仅耗能很高,而且带来的污染也十分严重。目前国家已不再审批类似金属镁生产企业,欧洲和美洲大陆也停止了对“皮江”法生产的金属镁的进口。
和原来相比,现在镁建材这方面的技术基本成熟,有一些新兴的产品。但是现在中国在镁合金这方面的技术比较落后,国外对这方面的技术非常重视,我国的镁合金基本上都被封锁了,比如说现在镁合金的耐弯性较差,弯曲后容易产生裂缝。我们也希望能够多方呼吁一下,引起国家相关部门和相关科研人员的重视,我们会提供各种条件来帮助科研人员完成研发。
目前产业园区正在筹划建立自己的培训学校。希望能够在镁质材料的应用方面培养专业的学员,让这个行业良性发展。目前海城市计划开始储备菱镁矿业方面的人才,同时也希望能够有更多的镁材料的技术人才来到海城。
与海城相比,国内的许多地区,迄今仍在走浪费资源和污染环境的老路。由于生产经营粗放等,众多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极低,导致资源优势并没有真正成为经济强势。海城或许能够提供一份转型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