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中国镁锭出口量18.7万吨,同比增长11.73%,出口单价2782美元,同比下降了11.06%。2013年,中国镁合金出口量9.17万吨,同比增加0.13%;但是出口单价下降了4.32%。这表明,镁出口市场价格持续下滑,出口效益进一步下降,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同时,尚镁网注意到,2013年金属镁锭和镁合金出口的一大特征是出口商轮换洗牌现象突出,新的出口商已经占据了大部分出口市场。
据尚镁网综合各方面信息发现,2013年前20家镁锭和镁合金出口企业中,2012年没有经营该类商品记录但是在2013年新加入的出口商各占了9家。尚镁网进而又发现,2013年在280多家镁锭出口公司中,大约有75%的公司去年根本没有该商品出口记录。这些公司的出口量占大约到了总出口量的60%。而在150多家镁合金出口公司中,也有超过100家公司是新的,出口也超过40%。尚镁网认为,这种情况极为令人疑惑。其实,在2012年相比2011年,镁锭新出口商就已经多达200多家,出口量占比例超过60%;镁合金新出口商出口比例也已经超过40%。更为匪夷所思的是,2012年的300多家新的镁及镁合金出口商,在2013年几乎都消失了,也就是说2013年完全又是新的一批公司加入。
金属镁作为一个传统的原材料,出口已经有近20年的历史,这种出口商大规模轮换洗牌的情况,真是前所未有,正常情况下不可能发生。还有一个怪现象是,这些新出口商的出口价格并不低于传统的那些出口企业。那么,这些公司为何在这个商品贸易中快进快出,又是通过什么办法操作,如何赚钱的呢?
据国内一些厂商告诉尚镁网,近2-3年来出口镁及镁合金面临越来越多的竞争者,在国外的客户总是通报他们能在当地市场买到更加便宜的中国镁及镁合金,价格往往低到正常贸易根本无法操作的地步。尽管一些国外终端客户出于供应商认证和采购程序的考虑继续从国内镁厂或者有信誉的传统出口商订货,但是他们会由于有当地市场低报价的存在而进一步打压采购价格,因此拉低了金属镁包括出口乃至国内市场的整体价格水平。使得国内很多出口企业觉得出口贸易正在成为“鸡肋”——弃之可惜,食之无味。整个镁行业也处于低效甚至亏损运行的状态。
我们无法确切分析上述出口商大轮换与镁市场现状之间的必然联系,但是种种迹象表明是有较大关系的。对于镁市场的乱象,镁行业的人士多表示深恶痛绝,但是又讳莫如深,背后似暗藏玄机。尚镁网分析,此类现象的直接的成因应该与税收和资金运作有关。但是如果深究,却绝非如此简单,涉及财税管理、外汇管理、货币金融政策、进出口通关管理、市场监管、地方保护等。
这也绝非镁产品出口贸易中的特有现象。折射出了中国经济的乱象和怪相,那就是,行业竞争形势恶化,资金成本畸高,企业融资困难,实体经济愈发艰难,虚拟经济大行其道,市场监管不力,潜规则盛行,正常生产经营难以为继。这些问题相互叠加,错综复杂,市场参与人士都深陷其中。如果不加快扭转这种局面,产业空心化将会加剧并集中爆发,将会引发极大的金融风险、经济风险乃至产业安全和经济安全。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要改革市场监管体系,实行统一的市场监管,清理和废除妨碍全国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政府的职责和作用主要是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加强和优化公共服务,保障公平竞争,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推动可持续发展,促进共同富裕,弥补市场失灵。尽管产业界人士对以上改革措施充满期待,但是毕竟改革还需时日。相关人士还寄希望有关部门能尽快采取有效措施,制止大宗商品出口中的乱象,维护产业利益和国家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