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2013年4月府谷县被省委、省政府确定为省级民营经济转型升级试验区以来,府谷县加快创新、转型步伐,积极开展“转型升级、助推发展”主题实践活动,制定《府谷县开展民营经济转型升级试验实施方案》,提出“三大任务”“六个转变”,为试验区“量身定制”资源保障、财税扶持、金融创新、供电改革、基础改善、产业升级、生态建设、科教引领、民企培育和管理创新“十大行动计划”,取得较好成效。2013年,府谷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35.38亿元,同比增长11.1%;完成地方财政收入66.37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入240.36亿元;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2.6亿元,增长5.9%;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30392元,增长4.5%;农民人均纯收入13001元,增长10.3%;实现工业增加值372.91亿元,增长12.9%。
积极调控保运行促增长。面对严峻的工业运行态势,府谷县狠抓经济运行调控,出台7项工业经济调控政策措施。重点抓好煤炭、兰炭及载能工业产品的产能释放;加强各企业内部管理和产品营销,向精细管理、安全生产要效益;煤矿、兰炭企业要按照煤炭、兰炭调控价格,优先保障境内载能企业用煤,主动让利于下游企业,扶持和帮助载能企业稳定运行,释放产能。
出台相配套的扶持政策,积极组织载能企业上报用电发票,认真核实用电奖励数,对载能企业按标准进行奖励。走出去积极开拓市场、抢抓订单,全力做好产品促销工作。研究探索建立煤电价格联动机制,打造低电价区;规范建立民营企业融资平台,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进一步推动企业联合重组,特别是加强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合作,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以提高民营企业的竞争实力。通过落实这些政策调控措施,有效缓解工业企业生产经营压力。
技术创新抓项目促转型。府谷引导县内企业加强与国内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推动大兰炭、金属镁等产业进行工艺技术改进,延长产业链条,实现产品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积极推广三联、宇超等公司已研发成功的籽煤、小颗粒煤炼焦技术,减少大兰炭的生产成本,提高企业市场竞争能力。截至目前,府谷兰炭企业共有100多台炭化炉进行籽煤炉技术改造,解决积压末煤销售,切实扭转了过去籽煤积压过多、无人问津的局面。同时,由府谷镁企业首创的回收利用兰炭尾气作为燃料冶炼金属镁的循环经济产业链生产模式,在第70届国际镁业大会上荣获国际镁协环保责任奖。由省环保厅和府谷县三联煤电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共同研制的“将剩余氨水炉内气化的兰炭剩余氨水资源化回收生产装置”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证书”,彻底解决了府谷兰炭企业剩余氨水污染环境问题。
在引导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加大对企业技术创新和改造的扶持力度的同时,认真做好重大项目建设的跟踪服务工作,加速推进了一批工业重大项目的建设进度。奥维乾元化工有限责任公司“3052”尿素项目去年8月份开始试生产,尿素项目生产稳定;镁业集团镁节能多联产项目、东鑫垣240万吨/年兰炭项目、黄河工业小区镁渣制砖等项目均按计划建成。根据《实施方案》,到2015年,府谷民营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和成果转化率逐步提高,科技研发费用投入占到销售收入的3%以上。到2020年,民营企业科技研发投入力争达到销售收入的5%,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更为提高。
融资促销找路子拓市场。府谷县针对企业普遍面临的贷款难、偿还银行贷款压力大等诸多问题,先后组织、参加10余次银企座谈会,为企业争取了贷款意向。特别是去年10月份在西安举行的“银企合作恳谈会”上收获颇丰,府谷县企业与国内37个金融机构达成69亿元的贷款合作意向。同时,积极鼓励企业自己寻找融资渠道,以及通过政府融资担保平台,多渠道解决企业融资问题,确保了全县无一家企业因资金链断裂而停产。11月在省属企业支持府谷民营企业座谈会上,府谷5户企业与省属、市属国有企业签订了相关战略合作协议,达成协议金额15亿元,这些为府谷县民营经济转型升级注入新的动力源泉。
进一步加强对产品的促销工作。通过对全县洗选煤、大兰炭、金属镁等工业企业的生产调度,积极开展调查研究活动,及时掌握行业运行态势,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拿出合理可行的企业生产发展建议,引导企业发展非能源产业;组织部分企业负责人赴山西、内蒙古、宁夏等地与大型企业集团洽谈合作事宜,打开了工业品销售的新局面,有效帮助企业开拓了新的销售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