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和信息化部今天发布《有色金属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强调“十二五”时期有色金属要控制总量,加大节能减排。10种有色金属产量控制在4600万吨左右,年均增长率为8%;铜、铅、镁、电锌冶炼综合能耗分别降到300千克标煤/吨、320千克标煤/吨、4吨标煤/吨和900千克标煤/吨及以下,电解铝直流电耗、全流程海绵钛电耗分别降到12500千瓦时/吨和25000千瓦时/吨及以下。
有关专家表示,有色金属工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考虑国内资源、能源短缺,其发展要立足支撑国内下游市场发展需求;考虑我国资源分布不均、经济水平发展不平衡的国情,要立足支撑区域经济发展;同时,考虑无论是大力发展精深加工产品还是节能减排,都要立足技术进步的支撑。
《规划》提出了引导行业进一步优化布局的方向和任务。以满足内需为主,严格控制资源、能源、环境容量不具备条件地区的有色金属冶炼产能。在控制总量的前提下,积极引导能源短缺地区电解铝及镁冶炼产能向能源资源丰富的西部地区有序转移。逐步推进部分城市有色企业转型或环保搬迁。在沿海地区,利用进口原料有序布局建设若干铜、镍基地。选择条件合适的区域,依托拆解园区,充分利用国内外废杂铜、铝资源建设若干规模化的再生金属基地。提升企业国际化经营水平,鼓励在境外建设氧化铝、电解铝、铜、铅、锌、镍等产业园区。
《规划》提出到2015年,力争完成1500万吨及以上电解铝技术改造,电解铝直流电耗降到12500千瓦时/吨以下,年节约电力100亿千瓦时;完成120万吨落后铅熔炼以及300万吨铅鼓风炉还原能力改造,年节约标煤80万吨;完成骨干镁冶炼企业技术改造,力争年节约标煤100万吨。铜冶炼、电解铝、铅冶炼、钛冶炼等主要行业技术指标居世界领先。
针对有色金属工业的环境污染问题,《规划》以重有色金属污染防治为重点,提出从限制排放重金属项目、积极推行清洁生产、强化监管能力建设三个方面促进行业环境保护。
《规划》强调,要大力发展精深加工产品,到2015年,实现有色金属新材料产品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由2010年的8%增加到15%。
《规划》提出,要以发展精深加工、提升品种质量为重点,以轻质、高强、大规格、耐高温、耐腐蚀、低成本为发展方向,大力发展铝、镁、钛等高强轻合金材料,以提高性能、降低成本为方向,加快发展高性能铜合金材料、铅锌镍各种合金及其他功能材料,满足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国家重大工程的需求,形成若干布局合理、特色鲜明、产业聚集的有色金属精深加工产业生产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