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30日,由中国经济时报社举办的“兰炭在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中改善环境作用研究”课题研讨会在京举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党组成员、办公厅主任、中国经济时报社社长兼总编辑余斌出席,中国经济时报社党委书记、副社长王忠宏介绍课题情况,中国经济时报社副总编辑王辉主持会议。来自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家能源局、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中国炼焦行业协会等相关部门和研究机构的有关专家学者共同参加课题研讨。
兰炭替代战略大有前景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煤炭战略规划研究院战略研究所副所长、课题报告执笔人任世华介绍课题研究成果时表示:“推广兰炭利用,可大幅减少散烧煤的污染物排放,同时并不比使用煤炭增加太多成本,是解决京津冀环境问题的重要途径。”
陕西神木兰炭是以神府煤田盛产的优质侏罗纪不粘煤和弱粘煤为原料,采用中低温热解工艺解析出每种富氢的挥发性组分,生产出高固定碳含量的炭产品。陕西神木煤生产兰炭后,PM2.5、多环芳烃等排放因子大幅降低,接近于优质无烟煤,特别是升级后的兰炭产品PM2.5排放量是原煤的1.8%左右,对健康影响最大的多环芳烃排放量降低97%以上。
据测算,在当前经济承受能力下,以兰炭定制化替代京津冀现有不符合质量要求的民用散煤、冶金用煤、建材用煤,在不减少总体用能需求的前提下,可进一步减少煤炭用量6000万吨,减少燃煤污染物排放30%以上。
据悉,京津冀共有农村居民约2000万户,当前主要用煤取暖,由于缺乏污染物控制措施,对环境影响严重。若改用电取暖,需要增加相应的用电负荷和用电成本,无论政府补贴或居民自己承担,都难以承受。如果用天然气替代散烧煤,即需要用户有相应的消费能力,也需要有充足的气源和供应设施,即使在北京偏远山区也很难实现天然气管道铺设。
因此,“兰炭用于民用和直接替代散烧煤,既具有很好的替代性,又有极为显著的减霾效果。”任世华说。
中国能源研究会副理事长、国家能源局原副局长吴吟表示,以煤的部分热解气化制高级油品、洁净煤发电、灰渣综合利用为主要特点的煤炭分级转化技术,与现有煤炭燃烧、煤气化技术相比,在能耗、环保以级经济性方面具有优越性,可以促进产业升级改造。
吴吟认为,兰炭的利用是用比较少的能耗,提取其中的焦油和煤气,其工艺流程比煤直接液化、间接液化的效率更高,所以兰炭的分级分质利用是有前景的,“我们要抓住大气污染防治的机遇,在推行时应该宜电则电、宜气则气、宜炭则炭。”
兰炭在环境治理中将发挥重要作用
陕西省神木县兰炭产业服务中心主任贾建军表示,兰炭替代京津冀民用散烧煤已有初步进展。北京市将兰炭及兰炭型煤纳入其农村优质燃煤范围,北京市昌平区2015年采购3.8万吨;根据《2016年北京市农村地区村庄“煤改清洁能源”和“减煤换煤”工作方案》,对更换为符合标准的型煤和兰炭的,按照200元/吨标准进行奖励,等等。
尽管目前神木兰炭在京津冀的利用推广取得初步成效,但神木兰炭今后的发展仍存在一定问题,主要体现在:质量控制问题,由于生产工艺的不同,兰炭质量不稳定,存在污染转移和产品无法民用的风险;技术标准问题,虽有《神木兰炭民用清洁燃料质量管理规范》,但在炼铁领域的相关操作技术和参数标准缺失;稳定供应问题,不同批次质量不够稳定,难以长期稳定使用;市场规范问题,存在一些中间商冒名顶替、掺杂使假的现象;税收负担问题,煤焦油轻质化产品全额征收消费税,致使煤焦油轻质化将陷入全行业亏损境地,届时整个兰炭产业也难以为继。
任世华就促进兰炭在京津冀环境治理中如何发挥作用时指出,第一,要加快转变观念,高度重视兰炭产业发展在加快煤炭分级分质利用中的作用。第二,全过程控制兰炭产品质量。他认为,应该从供应端、运输过程和用户端入手,尤其要积极关注市场供应的兰炭产品质量,杜绝中间商冒名顶替、掺杂使假现象。第三,加强重点领域技术研发和标准体系建设。上下游协同发展,在煤焦油加氢工艺等九个方面加大研发力度,解决共性技术难题,提出完善的技术体系,建立健全标准体系。第四,建立健全市场支撑体系。积极培育和拓展兰炭在京津冀的民用清洁燃料市场;积极探索电子交易、期货交易等现代贸易发展机制,创新市场模式。产业规划、政策标准、技术装备支撑等体系建设。第五,完善相关财税支撑体系。
任世华最后建议,神木兰炭进京津冀地区高速公路通行费减半征收的优惠;减免由煤焦油综合利用生产的燃料油、石脑油消费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