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我国经济仍处在重要战略机遇期,经济增长趋稳,焦化产品市场需求仍会有所增长。供给大于需求的平衡消化,生产要素环境成本的高企,焦化行业亟待创新转型。焦化企业必须抓住战略机遇,努力实践创新驱动战略,把技术创新作为焦化行业的必然选择;认真总结学习创新型先进焦化企业和优秀技术成果创新经验,大力推广采用成功的先进实用技术;以落实《焦化行业准入条件》为抓手,突出能源资源高效利用和环境保护技术的创新;重视和加强科技人才队伍的培养建设和企业的科技投入;充分发挥专业设计研究和装备研发制造单位作用;坚持鼓励自主创新和引进先进技术相结合,加快实现焦化行业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提高焦化企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需求增长和增幅放缓
焦炭市场机遇和挑战并存
2013年,全球经济复苏和我国经济企稳回升期待强烈,我国焦炭市场需求仍将会实现有所增长。但欧债危机和美国财政悬崖等不确定性影响,我国经济趋稳的基础也还不牢固,焦市进入消化平衡产能过剩的“阵痛期”。2012年钢铁冶炼及加工行业利润下降明显,这将在2013年进一步挤压焦化行业盈利空间。2012年12月初,钢厂采购焦炭的高端价格出现局部下行,主流焦炭区域市场以稳为主。随着钢铁行业节能减排技术进步和创新,焦炭消费强度将进一步减弱,其表观消费总量将难有大的增长,或将进入焦市峰值的波动调整时期。近年来,国际焦炭供求基本平衡,以及钢铁生产增长的减缓,尽管焦炭出口政策调整,但预期2013年焦炭出口仍难有起色。多元渠道和调剂补充的进口掌控,国内煤炭生产的增长,以及焦炭生产的减产限产,炼焦煤资源将渐显宽松,进口量将随着国内外焦煤价格差的变化而增减。
数据显示,2012年焦化行业7月~9月由盈变亏,经多方努力,10月份以来行业经济效益有所好转。2013年,随着落后钢铁产能的淘汰和行业结构的调整、节能减排技术的进步和创新,钢铁等行业的减产限产,焦炭消费强度将进一步下降,且焦化行业大量过剩闲置产能的消化仍将有一个较长过程,必将降低焦化行业的整体盈利能力,使焦化行业进入一个较长时间的微利时期,相当多的焦化企业仍将处于亏损边缘艰难经营。我国焦炭市场已面临严峻的消化平衡过剩产能、企业微利或亏损边缘挣扎的“阵痛”期,我们的焦化企业必须攻坚克难,积极应对当前的严峻挑战,充分把握创新驱动转方式的战略机遇,努力创造可持续发展的竞争能力。
需求收紧和过剩产能消化平衡
焦化行业转型进入关键之年
我国经济增长速度预期放缓,意味着整个经济增长动力和增长方式的转换。对焦化行业来说,仅靠焦炭生产难以实现盈利,最重要是经济增长要实现由粗放的规模扩张、低成本要素的驱动向技术和管理创新、行业发展质量效益提高的转换。我国焦化行业已进入微利时期,长期以来,依赖要素和环境低成本求发展的时代已经过去,高要素高环境成本时期已经到来,必须依靠劳动力素质的提高以及科技进步和创新。政府的宏观调控和市场的倒逼机制作用均将推进焦化行业的创新转型。
近年来,我国焦化行业焦炉大型化技术加快推进,以及炼焦生产粉尘烟尘等环境治理,污水处理技术的发展与进步,已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焦化业技术装备水平全面提升和环保治理的改善;干熄焦技术的快速推广采用,加快推进了行业的节能减排;捣固炼焦生产,自动化优化配煤技术的结合,拓宽了节约优质炼焦煤和降低焦炭生产成本的途径;煤调湿技术研发与建设并进,充分利用了焦炉烟道废气、低压余热蒸汽,调整焦煤水份;HPF脱硫工艺的完善和真空碳酸钾法国产化,推进了煤气净化工艺发展;开发创新了煤焦油深加工工艺技术,推进了焦油深加工集中化和大型多元化;淘汰酸洗法粗苯精制工艺,实现了粗苯加氢精制技术的国产化;焦炉煤气高效优化升值利用技术的起步和发展,极大地提升了焦炉煤气利用价值的提升和产品的多元化,以及钢铁联合企业焦炉煤气与高转炉煤气综合优化价值升值利用,企业能源结构的优化和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等。这些技术的集成和创新、高效益的实用推广,以及先进经验的总结,均为我国焦化行业科技创新和转型发展开拓了新的视野和思路,深信各焦化企业能进一步完善和提高这些宝贵的经验和方法,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新的观念和思路,牢牢把握经济发展的战略机遇,加快企业转型发展步伐,努力为焦化行业的科学可持续发展作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