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意社04月13日讯
煤焦油:必须走深加工路线 煤焦油是焦炭生产的副产品。随着国内焦炭产量的增长,煤焦油的产量也快速增长。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大中型煤焦油加工企业43家,加工能力533万吨/年,其中加工能力10万吨/年以上的企业25家。现在全国在建煤焦油加工能力425万吨、拟建377万吨,未来几年国内煤焦油加工能力将可能达到1300万吨/年。 与国外焦油加工企业相比,我国焦油加工业存在不小的差距,特别是加工深度普遍很低。10万吨/年规模的焦油加工企业进行二次深加工的不足50%,产品品种仅40种左右,而国外煤焦油加工的产品品种已达140多种。 根据国家产业政策,焦油加工单套装置能力要求在10万吨/年以上。这就要求原料供应地至少要有200万吨/年以上的焦炭加工能力。所以,在原料产地建厂或是有实力的焦化企业向煤焦油深加工方向发展,是最符合国内产业政策的发展方向。 甲醇:必须走大型化路线 我国传统煤化工合成气线路主要是通过合成气制氮肥和部分甲醇下游有机化工产品。随着原油价格的高涨,煤化工下游产品甲醇和二甲醚作为首选替代燃料,地位日益重要。 随着甲醇下游产品用途的不断扩展,甲醇市场需求量急剧增加。国内甲醇消费量从1999年的261.4万吨增长到2005年的666.2万吨,一直保持10%以上的增长率。 目前,国内甲醇企业需要改进的有提高技术、降低能耗、靠近资源地建厂等问题,但最重要的还是规模问题。我国目前甲醇生产企业规模主要在5万至20万吨/年,而国外甲醇厂装置能力一般在年50万至80万吨/年,超大规模的已达到150万至180万吨/年。 煤液化:必须走成熟工艺路线 煤液化项目是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项目,投资巨大,面临油价下跌、煤炭紧缺、资源浪费、环境恶化等种种可控与不可控风险,社会争议比较大。因此,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并不富裕的发展中国家,选择一条成熟的工艺路线至关重要。目前,国际上已开发出的煤加氢液化工艺有10多种,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德国的IGOR工艺、日本的NEDOL工艺、美国的HTI工艺。3种工艺中,比较成熟可靠的煤加氢液化工艺的是德国的IGOR工艺,其转化率能达到97%。本稿由中国化工网www.chemnet.com.cn整理
2001年国家科技部和中国科学院联合启动了煤制油项目,计划5至10年内在内蒙古、山西、陕西、云南建设基地。目前已批准启动的项目有2项,即神华集团和宁煤集团的煤制油项目。神华集团的项目建设总规模500万吨/年油品,总投资245亿元,年用煤970万吨,一期工程将于2010年建成投产。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两个投资巨大的煤变油项目成功与否,关键就看建成后其工艺能否保证正常生产。 电石:必须走环保路线 近年来,我国电石生产能力递增速度为4%,产量居世界第一位。随着国内PVC价格走高和国际油价的居高不下,电石法生产PVC利润空间增大,带动电石原料需求快速升温。 但电石生产是高能耗、高污染行业。2006年,国家发改委出台了《关于依法加强高耗能高污染PVC项目治理整顿建议》,提出要严格遵守国家法规,加大行业整顿力度,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鉴于此,应彻底关闭和淘汰1万吨/年以下的电石炉、开放式电石炉、排放不达标电石炉;严控新上电石项目,并在某些地区禁止新建电石生产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