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镁业集团电子商务有限公司logo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rss订阅
您的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 电石硅铁

媒体批外储非百姓血汗钱逻辑荒谬 质问央行钱从何而来

发布时间:2011-07-28 10:04:05 来源:时代周报 查看次数:

  陈无诤

  中国外汇储备已经连续突破高位,引起多方关注。来自央行的数据称,截至6月末,中国外汇储备达到31974.91亿美元。面对不断攀升的外汇储备额,如何管理及用好这笔财富,成为当前市场关注的焦点之一。

  7月26日,外管局在其官网发文,否认了外储是百姓“血汗钱”的说法。外汇局解释称,外汇储备形成过程中,企业和个人不是把外汇无偿交给国家,而是卖给了国家,并获得了等值人民币。这些交易都是出于等价和自愿的原则,企业和个人的经济利益在外汇和人民币兑换时已经实现。

  对于市场上热论的“可否分给民众或者是剥离一部分外汇储备成立主权养老基金”,外管局的逻辑却是超乎寻常,在回复中称,外汇储备不同于财政盈余资金,是中央银行在外汇市场购汇形成,在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上对应着本币负债。

  此外,外汇局还对“剥离一部分外汇储备成立主权养老基金,以充实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议予以驳斥。外汇局称,若免费使用外汇储备,性质上相当于中央银行随意印钞票,无节制地扩大货币发行,会造成通货膨胀等严重后果。

  上述言论猛一听似乎靠谱:外汇是央行出钱买的,个人与企业都拿到了等值的人民币。若仅从形式上看没什么问题,但疑问是:央行的钱从何而来?是借的还是印的?

  打个最常见的比方,中国的企业出口货物和服务换回美元,然后去外管局结汇,央行用人民币“买”回美元,这过程中已经开了一次印钞机,根本不存在再开一次的问题。外管局显然大大低估了普通百姓的智商。

  我们可以换种说法。倘若是借的,央行行长周小川所谓的货币“池子”总量没变,央行只是从一处借钱买了另一处的东西,物品(外汇)的所有权名义上在央行,实际上还是其他债主的(如发债劵等,道理很明显:买东西的钱是借的)。

  但如果“钱”是印的—那么基础货币的发行就超量,这些人民币在国内是没有对应商品的货币(因为商品已在国外),从而使得国内流通中的货币增多,若是10元钱的货币等于购买5元钱的商品—也就出现了贬值与通胀。

  所谓通胀,可以理解为政府对全民合法的、“润物细无声”的掠夺。人们之所以担心美国EQ2后的EQ3没完没了,就是怕它滥用“铸币权”对全世界的财富掠夺。外管局不管解释得天花乱坠,一个基本事实不会改变—外汇储备都是国人创造的剩余价值,说成是百姓的“血汗钱”并不过分。

  而通胀的缘由究竟何在?在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周其仁看来,或许并没这么复杂,“通胀没有那么多类别,货币超发是根源。”外管局的此番言论,实在有些低级。

  外汇储备到底是谁的钱?外汇储备不是百姓的血汗钱,不是人民的血汗钱,难道是脱离了人民的国家的血汗钱,难道是空中楼阁外汇局凭空创造的血汗钱?或许外管局应该说“不是外国百姓的血汗钱”,似乎还更合情理一些。

  有观点认为,中国号称“外储第一”华而不实的外汇储备,其实源于普罗大众血汗的喂养。我国外汇储备是企业或个人用实实在在的商品、能源、资源以及隐性的环境代价换来的,是老百姓的“血汗钱”。

  中国外汇储备的超速积累,不仅源于“血汗工厂”(劳动力的低工资、低福利)的“廉价输送”(人民币币值长期低估),还源于“只进不出”的“中式重商主义”传统。

  但在外汇储备数字飙升的背后,中国则付出了沉痛的代价——自然资源的耗竭、美好山川的污染、国民的长期低工资和低福利等。换回的却是华而不实的“外储第一”名号,以及对外国居民尤其是美国人对中国的大量“名义负债”。

  更糟糕的是,随着外汇储备潮涨,逐浪而来更具流动性和不稳定性的外国资本,更在精明地避开实体经济领域,进入股市、楼市,侵蚀着中国经济并不强健的肌体。

  如此看似“美丽数字”的外汇储备,却和老百姓无关。那么,换一个角度说,外汇到底是不是央行的和政府的?如果是借债买的,只是代管。若是以超发基础货币收购的,则是以“铸币权”进行的掠夺和无偿占有。

  倘若是前者,外汇使用不可能免费,本来就不是你的,怎么可能免费赠送?只能按市场原则等价交换。若是后者,得来是无代价的(现在的电子汇兑就是一个数字),返还却要有偿的,这种逻辑实在有些强词夺理。

  外管局同时称,由于人民币存在升值预期、国内外汇差利差等因素,目前,企业和个人结汇意愿较为强烈,普遍不愿意持有和保留外汇。也就是说,目前“藏汇于民”的障碍不在于政策,而在于涉汇主体的持汇意愿。

  外管局所谓的“免费使用外汇”,事实上不存在。如要藏汇于民,又不能让人民币在央行泛滥,央行则要将超发的货币核销,这是能稳定国内币值的,如不核销,央行的人民币当然会泛滥。

  外管局这种言辞,实在有些欲盖弥彰,其实明眼人一看便知:藏汇于民不是操作问题,也非需求问题,根本上是监管问题。

  华盛顿不少对冲基金的操盘者认为,中国央行手握逾3万亿美元外汇储备,能掌控人民币升贬,如果有贬值压力,可以抛售美元买入人民币。“中国大规模外汇储备是正确的,但是其风险在于,如此大规模的流动性有可能突然间消失。”

分享到:
 

相关阅读

发表评论 共 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热点推荐
国务院调整原油天然气等资源税税率 或将推高能源价格

国务院调整原油天然气等资

记者从中国政府网获悉,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1日主持召开国务
最新信息
关于我们  |  诚征英才  |  免责条款  |  法律顾问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陕镁集团_陕西省镁金属电子商务中心版权所有
陕ICP备16014093号-1

Copyright @ 2011-2016 Shaanxi e-Commerce Center of Magnesiu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