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沟沟冒烟、乡乡点火”的原始积累,到上世纪90年代初的“大干快上”;从新世纪头5年里“壮士断腕”“关小上大”,实现从“黑三角”到“金三角”的嬗变,再到如今“七区八园”的产业布局基本形成和把资源“吃干榨净”的循环经济发展初见成效……翻开过去30年间府谷民营经济发展的历史,我们不难发现,府谷民营经济发展的每一个阶段,无不清晰地烙上了“转型升级”的印记。
“实际上,从整个发展历程来看,对于民营经济转型升级的工作,我们一直在做。”府谷县县长辛耀峰这样说道。
正是鉴于府谷民营经济取得的成就和其所拥有的广阔前景,2013年4月22日,陕西省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决定,将府谷确定为全省民营经济转型升级示范区,并在政策、融资、土地等诸多方面对府谷给予倾斜。这一决定无疑会给府谷民营经济转型升级、再次发力带来新的动力和活力,同时也标志着府谷民营经济的大船向着新的目标扬帆起航。
实际上,从2006年起,府谷就已经开始了在新形势下民营经济再次转型发展的探索。而在此过程中,首先进行的就是资本整合和规模化经营、集团化发展。
“我们集团公司是2008年由全县14家金属镁生产企业共同出资1.4亿元组建而成的。”府谷县镁业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何水驰说。做为一名曾在数家公司任职的职业经理人,他对民营企业规模发展的好处深有体会。
据何水驰介绍,镁业集团公司组建后,实现了资源共享,使资源所能发挥的效益达到了最大化。“原来的金属镁生产企业一开始都是小打小闹、单打独斗,随着企业的发展,企业规模、市场份额越来越大,市场辐射的范围也越来越广。在这种情况下,一家一套几乎相同的生产设备、一家一个销售渠道、一家一个目标市场,实际上是一种资金和资源的浪费。而且时不时还会出现肆意压价的恶性竞争行为,不利于卖方市场的建立和行业的发展。”何水驰表示。
此外,组建集团公司,还起到了有效整合使用资金、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效果。
“由我们集团投资建设的镁节能多联产项目,包含8个子项目,占地面积1565亩,总投资超过30亿元。这要放在以前,哪个企业能有这么大的实力?”何水驰说。
2006年至今,府谷县400多户民营企业经过联合重组,组成了煤业、镁业、煤化工、煤电冶化四大民营企业集团,成为带动县域经济发展的产业龙头。
如何使府谷的民营经济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做好全省民营经济转型升级的“先行者”,在府谷县工业经济局局长陈国盛看来,首先是要对民营企业家们的思路进行转型升级,“毕竟他们才是企业的主人”。
“就拿目前市场不景气而导致一些企业停产的现象来说,这实际上是企业在经营管理方面不成熟的表现。”陈国盛说,以前的资源市场充斥着暴利,管理水平对于企业的影响并不明显。面对当前严峻的经济形势、趋于正常的价格,要求企业在管理及内部挖潜上下工夫时,很多企业无法跟得上形势的变化。因此,必须通过转型升级,完善企业现代化管理水平,提高民营企业应对市场变革的能力,让民营企业家改变思路,企业应从以家族式管理为主向现代企业治理模式转变,适应现代市场规律。
而实现转型升级的重点,是要在整个民营经济的产业体系上下工夫。“按照目前的市场价格,1吨镁锭的纯利润大约为3000元,但如果就地生产成手机外壳、汽车轮毂、高铁飞机型材等产品,那么效益就会翻几番,同时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也会增强。所以说,依靠科技创新,实现产业升级,延长产业链条是企业‘弯道超车’的关键,也是府谷作为全省民营经济转型升级示范区的核心任务。”辛耀峰表示。
在具体的工作思路上,府谷县提出,要认真落实资源保障、财税扶持、金融改革、供电改革、产业升级、基础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科教支撑、民企培育和管理创新“十大行动计划”;要按照“以煤为主、循环链接、综合利用”的思路,鼓励企业以特色载能和新型化工产业为重点;要坚持园区整体规划、整体开发、整体配套、整体发展;要全力提升园区承载能力,促进产业集聚,项目集中,循环发展,不断增强转型支撑和发展后劲;要坚持新“四化”建设,全力打造府谷产业核心区、创新创造试验区。
“举全县之力,集全民之智,在省级民营经济转型升级这个试验区里种好田,当好排头兵,做好领跑者。”辛耀峰说,府谷县要全力促进民营经济从以煤为主向多元支撑发展转变;从传统要素驱动为主向科技创新驱动转变;从产业低端发展为主向高附加值产业高端转变;从以家族式管理为主向现代企业制度转变;从量的扩张带动为主向质的提升带动转变。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充分用好先行先试的政策机遇,放大胆子,加快步子,着力破解持续发展难题,在不违背国家政策法规的前提下,走出一条更加具有区域特色的发展新路,努力把府谷建成全省民营经济最具活力的地方。